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人社局以“三年脱贫、两年巩固”为目标,多措并举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12021名本地户籍农村贫困劳动力中,2472人实现就业,1674人灵活就业,125人自主创业,127人其他形式就业。
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定期送岗下乡
针对偏远农村贫困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南昌市人社局指导各县区推进城乡就业信息网络一体化平台建设,在人员密集区设立招聘信息显示屏,由村级劳动协管员负责信息管理,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便可获得岗位信息。
“从2017年起,我区在全市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一网五点’工作方式优化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信息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形成三级就业网络覆盖。”南昌市新建区就业局局长万先贵介绍,三级联动就业平台有力推动了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7月中旬,该区新增就业328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6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128人。
此外,南昌市各县区人社局还组织园区企业到乡镇、行政村开展送岗下乡招聘活动,多渠道帮助贫困人员就业。据悉,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各县区在全市开展了以“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增收脱贫”为主题的“2018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活动期间,该市举办招聘会154场,提供岗位信息14.45万条,参加招聘活动人数达9.98万人,实现就业1.7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0人。4月16日至22日,该市开展了以“精准服务促就业,汇聚人才助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帮助1532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20名就业困难人员、7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建设就业扶贫车间 开发扶贫专岗
“我家有3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学,生活负担很重。随着年龄增长,我在农村找工作越来越困难。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新建区人社局给我在家附近的就业扶贫车间安排了一份工作,一天下来能赚到200多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赤海村村民李某科说。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能外出就业的问题,今年以来,南昌市各县区人社局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力度,支持和引导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让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截至今年7月底,南昌市共建立就业扶贫车间71个,其中在贫困村建立的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2483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09人。该市还面向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差的贫困劳动力,大力开发保洁、保绿、公路养护等就业扶贫专岗,并按规定给予在就业扶贫专岗工作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500元的补贴,为期3年。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引导就业
47岁的宴大姐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蓝天郡小区一市民家里“上班”。做月嫂的她能熟练地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洗澡……
宴大姐是南昌市南昌县人。1999年她失业了,这对原本家庭条件较差的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宴大姐四处找工作,但屡次碰壁。“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每次找工作都不太顺利。”宴大姐说。今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南昌市巾帼家庭服务有限公司举办月嫂免费培训班,便立刻报名参加。在月嫂初级培训班中,她系统学习了孕产妇护理、婴幼儿护理等知识。今年5月,宴大姐又参加了月嫂中级培训班,并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中级月嫂”证书。由于技术过硬又踏实肯干,宴大姐成了雇主们争抢的对象,薪水也增加不少。
为切实提升老百姓“找饭碗”的能力,今年以来,南昌市各县区就业局积极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就业局还为学员提供就业援助,确保学员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此外,为加快全市就业扶贫攻坚步伐,南昌市人社局计划组织实施产业就业、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站等八大工程,打造南昌市就业扶贫新品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邹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