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苏沭阳:分类指导促进“精准扶贫”见实效

2018.06.20

在推进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关键之年,江苏省沭阳县围绕“年内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达到‘新八有’标准”的目标,结合现有低收入群体实际,通过送项目、送岗位、资金扶持、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分类落实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因户施策、因村制宜,推进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在沭阳县潼阳镇周庄西瓜专业合作社,社员于守干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内忙活着。继春夏两季的西瓜喜获丰收之后,现在他家的蔬菜也长势喜人。于守干告诉记者,从原先的3亩大棚扩展到现在的15亩,扶贫小额贷款成了他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通过资金扶持,让想创业者放开手脚创业。同时,通过政企对接,帮助能就业者就业。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沭阳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一大批低收入农户圆了“致富梦”。

在沭阳富邦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员工杜玉兰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机器设备。短短一个多月,她已经从企业的技能培训转为正式上岗,在公司,像杜玉兰这样被安置就业的员工,就有35人。

“能拿3000多块钱一月,3300到3500元。机器嘛,反正教的都会,我对这岗位真是满意。”沭阳富邦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员工杜玉兰说道。

“针对这边那些低收入、家庭条件比较差的,我们准备了很多比较简单的一些工作岗位,带领他们脱贫。另外,我们公司准备下一步扩大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沭阳富邦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经理田玉远说道。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沭阳县瞄准重点,对边缘户及一般低收入农户,落实县乡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实行“兜底式”保障;对基本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户,“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脱贫不返贫。同时,坚持整村推进,积极引导经济薄弱村发展设施大棚、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通过开展“百家单位企业帮百村”活动,实施产业链接、招工就业、资金扶持、兴办民生实事等举措,助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

据统计,沭阳县2017年充分发挥好扶贫开发参谋助手的作用,扎实抓好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持续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扶贫小额贷款投放量、覆盖面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一。全年共实现6.16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苏阳轩)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在推进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关键之年,江苏省沭阳县围绕“年内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达到‘新八有’标准”的目标,结合现有低收入群体实际,通过送项目、送岗位、资金扶持、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分类落实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因户施策、因村制宜,推进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