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抓重点、解难点、补弱点、增亮点——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就业创业脱贫成绩斐然

2018.06.18

在印台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铜川市就业创业脱贫办的精心指导下,铜川市印台区就业创业扶贫组凝聚成员单位的力量和智慧,把就业创业扶贫作为最重要、最核心、最紧迫的工作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加快工作步伐,强化责任担当,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措施,落实了一大批有益于群众福祉的政策。

加强领导 夯实基础

印台区就业创业扶贫组自觉服务于全区精准扶贫大业之中,作出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重要定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牵头部门,将就业创业脱贫作为全局一号工程,采取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就业局承担具体工作,相关部门配合,全局同志参与,劳动保障协理员助力,村扶贫信息员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局成立了6个包片包镇(办)领导小组,组长由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成员系年富力强的股室负责同志,负责对包抓镇(办)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检查。实行周汇报、月查漏、季总结、年评比工作机制,定期由就业创业扶贫业务同志对全局人员通报工作进展、进行业务培训,从今年4月开始由各村的就业扶贫信息员对本村就业创业脱贫工作进行小结上报,始终做到工作动态清、业务政策清、基础数据清。

强化宣传 营造氛围

坚持政策宣传与“志、智”双扶的宣传导向,一方面使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一方面培育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全区营造“职介搭桥梁、培训提技能、贷款助创业、创业有补贴”的就业创业脱贫理念。构建镇(办)、村、户三级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体系。将《铜川市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手册》认真宣讲并发给每户贫困家庭,为镇(办)制作了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栏,为50个贫困村绘制了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墙,在每户贫困家庭张贴了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宣传画。挖掘亮点,推介报道。对涌现出的创业典型、经验做法,及时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推广,在省、市、区媒体刊登8篇就业创业扶贫信息。

开发岗位 保障就业

就业创业扶贫工作核心是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此,他们坚持职业介绍帮助一批,产业带动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基地吸纳一批的“五个一批”工作思路,想方设法开发就业岗位,不遗余力激发创业激情。一是主动牵线搭桥,推动劳务输出。利用苏陕协作的契机,印台区先后和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达成了劳务合作协议,并积极发挥先前和宁波市镇海区、福州市福清市,厦门市形成的劳务协作框架作用,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4次,坚持每月由村里就业扶贫信息员向贫困劳动力上门推介职业信息,就工作地点、岗位、薪酬等具体内容向群众进行细致讲解,鼓励他们踊跃走出去开阔视野,赚取收入,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2018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87人,为428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上报外出务工交通补贴16.84万元。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各成员单位密切关注镇、村发展生产的最新动向、项目建设的规模、移民搬迁的进展、金融扶贫的措施等信息,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工作基层人员多、见效快的优势,延伸扩大就业工作的触角,使就业创业与产业、项目、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无缝对接。三是开发公益岗位,帮助群众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采取村级自主开发、镇(办)统一管理、区级补贴资金的模式,各村结合实情,将村里的保卫、保洁、绿化等岗位予以精心梳理,开发了一批特设扶贫公益性岗位,2017年月薪300元,2018年已涨至500元,特设扶贫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贫困劳动力420人,公益性岗位17人,同时,大力动员有帮扶任务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公益专岗,将本单位辅助性、服务性的岗位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区共开发66个公益专岗。半年多来,全区公益专岗人员立足岗位职责,主动转变角色,认真负责踊跃地投入到单位安排的服务性、辅助性工作之中,学本领、增见识,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主动脱贫、自主脱贫的信心。四是创新担保模式,鼓励自主创业。在实施创业脱贫时,他们尝试村委会、村民互保、合作公司或合作社承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将担保的门槛降下来,将群众的贷款愿望激发出来,将创业担保贷款的作用发挥起来,以实际的行动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灵活运用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在最高10万元的额度内,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根据其创业项目规模和实际需要进行不同金额的扶持,既解决了创业起步阶段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又防止其背上沉重的贷款压力。为1户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的贫困户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为23户创业贫困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9万元。涌现了李荣辉、潘鑫、寇广棋等一批创业脱贫典型。五是创建各类基地,实现就近就业。在开展就业创业脱贫时,他们将创建各类基地作为有力手段,发挥基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全区现有8家市级就业扶贫基地,1家扶贫工厂。通过此举,既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又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创业梦想。金锁石林扶贫基地在旅游发展中不断挖掘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因人而异设置岗位,增加其长期稳定收入。目前提供岗位40个,人均月工资1500元至3000元左右。在旅游旺季,18户有经营摊位的贫困户日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

加强培训 提升技能

职业培训工作顺势而为,在具体实践中坚持提升内生动力与技能并重的原则,立足于地区产业,从贫困群众现实性需要出发,全面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一是结合产业发展进行培训。产业种类繁多,需要的技能不尽相同,仅仅依靠就业部门和定点培训机构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技能需求。为此,就业创业脱贫组依靠产业主体的技术力量,将郗家塬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区级定点培训机构,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技术力量便于群众掌握的优势,将培训的主动权交由产业主导方,使其根据其产业发展、市场信息、问题症结、受训人群举办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培训,体现出培训解决问题、培训提高质量、培训带来收益的效果。二是结合产业特点进行培训。农产品生长周期长、每个阶段需要的管护技术不同,如在关键时期未及时进行科学的管护,其产量和质量就大打折扣。为此,各级职业培训机构转变了培训思路,调整了培训方案,按照产业特点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举办周期短、内容实、方式灵活、针对性强的培训班,这种贴产业、接地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解决了困难群众发展产业技术不足的难题,深受群众普遍欢迎。截止目前共培训建档立卡的困难群众1595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1555人。(印台区就业管理局 陈平宇)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在印台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铜川市就业创业脱贫办的精心指导下,铜川市印台区就业创业扶贫组凝聚成员单位的力量和智慧,把就业创业扶贫作为最重要、最核心、最紧迫的工作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加快工作步伐,强化责任担当,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措施,落实了一大批有益于群众福祉的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