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安徽太湖:狠抓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让贫困劳动者增收脱贫

2018.06.14

安徽太湖:狠抓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让贫困劳动者增收脱贫

太湖县2018年要完成1.7万人脱贫、33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太湖县人社局结合实际精准发力,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力推进建设就业扶贫驿站12个,带动了150位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了12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通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的就业扶贫驿站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已经发挥成效。

一、创新服务功能和内涵,重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3大板块。

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在驿站内设立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农村贫困劳动者就业或组织贫困劳动者实现居家就业。“就业扶贫车间”既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题,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那些贫困户的就业脱贫问题,通过就业扶贫驿站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贫困”的家门口就业模式,在家门口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有力的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

电商服务中心:要求至少配备1台电脑并连接网络,有条件的设置农特产品展区、小型仓储物流区等,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各类市场要素的互通有无,寻当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将农产品打造包装,通过线上的平台销售出去,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让农民足不出户以“零成本”将农产品销售出去,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产业升级。

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通过设立专门窗口或巡回服务站点等方式,在驿站内建立公共服务中心,设立技能培训专门教室,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就业创业业务办理和社会保障自助服务机信息查询等,帮助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了解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岗位招聘信息,办理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和开展创业活动。

二、力求规范化建设,将就业扶贫驿站打造成人社领域服务基层的平台。

规范选址。建设的地点选择在劳动者较多、交通便利、群众方便的地方,能够就地就近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规范定位。就业扶贫驿站是总部和中心,可以是“一中心、多基地”,杜绝将扶贫企业、扶贫车间直接认定为就业扶贫驿站。规范功能。选准入驻企业,坚持“一村一品、一地一品”,使企业“引得进、有效益、能发展”。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要求,配置服务设备,拓展服务内容。电商服务中心要按照“农村电商”要求,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运营,既帮助贫困劳动者销售农产品,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规范认定。坚持“谁认定、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认定规范,明确认定的条件、标准和程序,符合一个、认定一个,稳妥开展认定,对未经认定或不符合认定标准的一律不得拨付补贴资金。

三、严明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便民服务。

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便民,坚持以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必须有严明的管理制度管人管事。制定服务承诺、公开公示和限时办结工作制度,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对承办事项做出服务承诺,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对需要公示事项,在规定的范围内及时公示,接受监督;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管理,明确各项工作职责,责任到人,确保驿站建设、管理、服务到位;设立投诉电话,及时受理驿站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加强收支管理,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驿站场地租金等收入要建立专户,封闭运作,并接受人社、财政、审计和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

太湖县人社局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把就业扶贫驿站真正打造成就业服务的新阵地、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扶持创业的催化器,让贫困户、村集体、企业、产业实现“四赢”,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显实效。(太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朱咏新)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太湖县2018年要完成1.7万人脱贫、33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太湖县人社局结合实际精准发力,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力推进建设就业扶贫驿站12个,带动了150位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了12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通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的就业扶贫驿站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已经发挥成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