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省人社部门的扶贫纪实

2018.06.06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省人社部门的扶贫纪实

青海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深度贫困县1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7万人……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全省面积98%的青海来说,扶贫,始终是需要攻坚克难的重大民生工程。

两年来,青海人社系统工作重心向扶贫一线转移,发挥了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扶贫路。

不让一个人掉队:精准扶贫牵红线,勤劳致富结姻缘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省人社部门的扶贫纪实

对于青海门源县贫困大龄未婚男性来说,“娶上媳妇成个家”曾比“摘月亮”还难。现如今,他们中不少人有了稳定的岗位和收入,“脱单”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老大男”们的烦心事也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忧心事。

2017年3月初,为农村大龄青年就业量身定做的门源县绿化园林公益性公司成立。随后,按照扶贫单位精准识别、大龄青年自愿报名的办法,门源县就业局委托生福腾达劳务派遣公司从全县筛选出200名大龄农村未婚青年,其中包括贫困劳动力15人。

截至目前,生福腾达劳务派遣公司已促成17名大龄青年找到“对象”,其中,有4名贫困人员已结婚或正筹备结婚。

放眼青海,有力、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扶贫举措正让万千贫困劳动力重拾改变命运的希望。据统计,青海省2017年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3.8万人次,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113人。

青海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勤劳智慧的青海务工者带着“化隆牛肉拉面”“撒拉艳姑刺绣”“乐都高原电建”等传统劳务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知名度,他们摆脱“贫困魔咒”,找到了发掘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针对缺乏外出务工条件的贫困户,青海各级人社部门在2016年、2017年开发护草员、清洁工等扶贫公益岗位共计2000个。尖扎县藏族贫困户周措和措斗便是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找到了乡政府劳务输出项目打字员的工作,每人每月能有1500元工资。

增强“造血”机能:培训送到家门口,移民村里摆擂台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省人社部门的扶贫纪实

藏族姑娘角毛吉全家五口搬出祖辈固守的深山沟,住进了尖扎县昂拉乡河东异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

更令人欣喜的是,天一转暖,尖扎县就业局就把技能培训送到了家门前。

4月,由西宁因特教育认证培训学校承办的中式烹饪班和由海北州西海技校承办的农家乐培训班在如意广场两侧摆开阵势,打起“擂台赛”。

藏族同胞做饭多为“粗放派”,学习煎炒烹炸无疑是“革命性”进步。经过培训,角毛吉和母亲有了“拿手菜”,对于今年夏季自办农家乐“开门迎客”信心倍增。

“‘搬穷窝’还得‘拔穷根’。移民搬迁只是第一步,通过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紧贴市场用工需求的技能培训和服务,帮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才能让他们拥有‘造血’能力,撬动地方产业发展。”尖扎县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通过培训,儿子学会做拉面,儿媳学会炒菜,两人现在在哈尔滨打工每月收入7000元以上,比以前只能干端茶倒水的活儿挣钱多了。”家住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的贫困户马亚黑亚说。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尖扎县多次组织唐卡、堆绣、电焊、管道维修、挖掘机驾驶等项目的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完成转移就业培训1026人次。

据悉,2017年青海省各级人社部门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885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5000人次的177%,2016年贫困劳动力培训780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5000人次的156%,通过技能培训,贫困群众“造血”机能进一步增强。

破解“病—穷”死结:织密筑牢“兜底网”,医疗保障救急难

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省人社部门的扶贫纪实

近年青海省因病因残在贫困人口中所占比例,藏区部分地区超过50%,东部干旱山区达到42%。

家住尖扎县马克塘镇马克塘村的藏族村民德洛曾因脑出血在青海省武警医院治疗,这对于年收入不足7000元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让德洛想不到的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3.9万元后,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又分别报销9000元、7800元,其个人自付部分不足4000元。

为解开“病—穷”死结,青海省人社厅实施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出台了《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实施方案》,并会同省扶贫局、财政厅、民政厅、残联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就医“应保尽保”“能报尽报”。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一个个无声的数字背后是涌动的暖流:

2017年,全省39.7万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100%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由原来的5000元/人次降低到3000元/人次;城乡居民筹资标准由610元提高到680元;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原来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60元;全年贫困人口住院8.8万人次,基本医保基金支付住院费用2.88亿元,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救助后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3.6%。

扶贫进入“攻坚期”,剩下的多是“硬骨头”。青海各级人社部门拿出“绣花”功夫,以行动织密筑牢贫困人口健康“兜底网”。

全面小康,是一场“顾眼前,更顾长远”的战役。人社干部和贫困群众众志成城,青海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摘帽,胜利可期。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青海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深度贫困县1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7万人……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全省面积98%的青海来说,扶贫,始终是需要攻坚克难的重大民生工程。 两年来,青海人社系统工作重心向扶贫一线转移,发挥了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扶贫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