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四川省古蔺县挥好就业“指挥棒” 决胜脱贫攻坚战

2018.06.01

“做梦都没想到,我家还能开起小卖部!”近日,居住在古蔺县古蔺镇“三个中心”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的贫困户黄世奎在新家谋到工作,当起了“小老板”。谈起自己在家门口免房租获得门面开小卖部的好政策,他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黄世奎高兴地说,依靠小卖部每月能赚2000元左右,儿子在外务工每月能赚3000多元,一家5口人的生活目前已经有了稳定的保障。随着聚居点“三个中心”项目的逐步建成投用,这里的人气将越来越旺,小卖部的生意会越来越火,自家的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稳增收:做融合文章 增加脱贫厚度

据了解,“三个中心”指交通车管服务中心、机动车考试中心和汽车检测办证中心。该项目位于古蔺镇王堂村,占地156亩,全面建成后,能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古蔺镇以“三个中心”相关产业为基础,突出就业扶贫,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与产业发展、贫困户就业需求等融合考虑,紧挨“三个中心”将全镇各村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的242户956人的新家建在这里……

住“新家”,谋“新业”。从前,黄世奎家住古蔺镇金山村,自己没有增收的门道。自搬到王堂村“三个中心”聚居点后,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创业培训会,在聚居点提供10间店铺并免费装修、帮助办理相关证件,还免半年租金提供给有创业想法的贫困户,于是,黄世奎瞄准好政策,在聚居点开起了第一间小卖部。

走进黄世奎家的店铺,生活用品摆满货架,角落的冰箱里还冰冻着啤酒,“三个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人们业余时间常来光顾。王堂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红介绍说,目前,机动车考试中心设备正在调试,将有望在6月份启动驾考业务,届时,县内甚至毗邻地区将有大批学员涌入,迅速带动当地饮食、住宿等各类服务业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大批就业岗位招工,而居住在这里的贫困户们就有了“近水楼台”。

笔者还从古蔺镇政府了解到,通过产业辐射,紧挨“三个中心”还建设了包括汽车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公司等多个企业在内的产业园区,全面建成后,通过大产业融合形成大就业平台,不仅能解决15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当地贫困户定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保证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确保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增加脱贫厚度,提升脱贫质量。

送岗位:招聘会进村 拓进扶贫深度

有了产业支撑,如何将“产业”转化为“就业”?古蔺县积极探索“创业培训+X”培训新模式,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升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目前,王堂村已针对逐步建成的“三个中心”和即将随之火爆起来的餐饮、住宿行业开展了保安、保洁、高级厨师等业务培训。同时,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组织了相关种养殖业培训,甚至细分至开展甜橙、脆红李等不同品种的专题培训。

在王堂村采访,笔者见到了正在巡逻的保安队长杨贤才。不久前,他在岗前培训期间每月就能拿到400元补贴,正式上岗后,他每月能拿到800至1300元不等的岗位补贴。搬进了小区新家,告别了土坯房,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挣钱,自己在家工作轻松,如今的他对生活环境和就业岗位都表示很满足。

笔者了解到,2016年至今,古蔺县已在村、社区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272人,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800人,划拨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72.8万元。特别是2016年7月至今,古蔺县针对贫困人口就业共开发包括保安、保洁在内的公益性岗位4223个,岗位数量居全市首位,并累计发放岗位、社保补贴1149万元。2018年,培训工作已全面启动,预计将培训2000人,支出培训资金24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积极抓好创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外,古蔺县2018年还打破以往只开到乡镇的局面,将大型扶贫专场招聘会直接开进贫困村,在扶贫深度上加力加劲。

3月20日,王堂村“三个中心”聚居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主要针对贫困群众和低收入者的智能终端企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当天,20余家企业拿出600余个就业岗位,当日达成就业100余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其中含近百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积极与就业局及企业沟通衔接,利用企业用工高峰时期举办招聘会,并对贫困户降低门槛、优先录用。”古蔺镇副镇长徐永淑介绍说,招聘促就业,就业助脱贫。只有让贫困户切实找到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对此,古蔺县就业局局长马仕碧还告诉笔者,2018年以来,古蔺县已先后在古蔺镇、龙山镇、桂花乡、石宝镇等召开了8场扶贫专场招聘会,吸引40余家企业入场招聘,共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现场与招聘单位搭乘就业意向的有1300余人。

促就业:抓个性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如果说抓培训、搞招聘,是结合产业实际从面上打造就业大平台,拓宽增收渠道,推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那么,建立个性化的就业台账,则能进一步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提升贫困户对自身事业发展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从而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据王堂村村支书张光其介绍,目前,该村已建立了涉及每户贫困户的劳动保障台账。为进一步做实做细扶贫工作,村委在县就业局的指导下,还在培训和招聘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贫困户就业的个性化服务,确保贫困户“适合干哪行就干哪行”。

不久前,得知贫困户陈正祥的儿子陈奇掌握做面手艺,村领导专门动员其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厨师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家创业就业。如今,就在黄世奎的小卖部隔壁,一家由贫困户经营的面馆即将开业……

“锅盆碗盏都买齐啦,又争取到了聚居点免租金的店铺,准备半个月后开张!”对于未来,陈正祥满怀期待。而在王堂村拿出的10间免租金店铺中,目前也有6间已找到“主人”,其中,除了小卖部和面馆,还有肉铺和蔬菜店等等。

笔者从县就业局获悉,2018年,古蔺县还拟对预脱贫的47个贫困村、3.05万贫困人口就业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录入系统,建立统一台账。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全面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全力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切实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撤县设市、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就业保障。(古蔺县委宣传部 朱茂)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笔者从县就业局获悉,2018年,古蔺县还拟对预脱贫的47个贫困村、3.05万贫困人口就业状况、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录入系统,建立统一台账。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全面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全力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切实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撤县设市、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就业保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