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清晨,天空中杨絮飞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杨庄村年过五旬的杨志军身穿黄马甲,在打扫街道卫生。“感谢人社部门为我提供的就业岗位,让我家脱了贫。”杨志军高兴地说。
为贫困劳动者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也是淮北市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2018年以来,该市针对不同条件的扶贫对象,采取开发公共服务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创业引导、建设就业扶贫驿站等方式,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近日,淮北市人社局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托底安置,岗位开发到位
与杨志军一样,梁董高也是淮北市开发公共服务岗位的受益人之一。2018年53岁的梁董高是濉溪县杨庄村村民,他的妻子身体残疾,家里还有一位卧床不起的父亲需要照顾。针对他的情况,该县人社部门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
梁董高每天骑着垃圾车在村里打扫卫生,“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这工作我得好好干!”他高兴地说。
为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劳动者的脱贫步伐,淮北市于2016年9月出台了《淮北市就业扶贫公共服务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让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公共服务岗位主要为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等。凡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均可向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用人单位与扶贫对象签订协议。政府从就业扶贫专项资金中按每人每月不超过1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并给每人购买一份人身意外险。截至目前,淮北市开发公共服务岗位1689个,发放补贴1453万元。
因人施策,技能培训到位
5月10日,在濉溪县铁佛镇会议室,该市人社部门举办了免费的扶贫就业培训班。铁佛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前,淮北市人社部门实地调查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当地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结合劳动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服装缝纫的培训内容。
濉溪县刘桥村村民龙新香是培训班结业的学员。她的家庭因病致贫,一家四口没有固定收入。2018年2月,她参加了免费缝纫技能培训班,不仅掌握了缝纫加工技术,还在镇政府的推荐下,在就业扶贫驿站的扶贫车间找到一份服装加工的工作,目前龙新香每月有近两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淮北市统筹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对贫困家庭劳动者中有技能提升愿望的群体,淮北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围绕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缝纫、养老护理、育婴、家政服务等个性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力争培训后能够及时就业。据了解,该市已开展各类技能脱贫培训12期,培训693人。
精准扶持,创业引导到位
家住濉溪县刘桥镇后吕楼村的村民张桂玲,丈夫去世,两个孩子在上学,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张桂玲肩上。镇政府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为她制定了创业计划。2016年10月,她成为村保洁员,解决了收入来源问题;2017年,她在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帮扶下,拿到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自主创办了养鸽场。如今她的养鸽场办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本村的村民就业,现在张桂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淮北市鼓励贫困劳动者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服务。贫困劳动者初次创业并稳定经营3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进入创业园(点)的企业,自入园之日起,第一年房租费全免,第二年、第三年房租费减半。截至目前,该市为贫困劳动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万元。
“贫困劳动者自主创业,增强了自身脱贫的能力,也起到了‘扶持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示范作用。”淮北市人社局局长岳军芝表示。
除此之外,淮北市还积极推广就业扶贫驿站,重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三大板块。其中,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就业扶贫驿站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建设电商服务中心,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助力农民增收;设立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
2018年以来,淮北市人社局按照“符合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对已建成的就业扶贫驿站,及时开展认定工作,按规定拨付补贴资金,目前已认定6个就业扶贫驿站。(刘环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