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西万载:为贫困家庭劳力就业使新招

2018.05.29

江西省万载县赤兴乡新华村贫困户柳细媛通过就业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月工资达到2200多元,使这个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该县像柳细媛这样从“基地培训”到“扶贫车间” 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1200多名。

搭建培训平台。该县针对贫困家庭劳力因缺乏技能难以就业的实际,采取政府、部门、市场“三结合”的方式,去年投资1500多万元建起了就业培训实训基地,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设有计算机多媒体实训教室、实操室、备考室、考评室等100多个,为参训人员搭建了培训学技平台。

科学组织参训。该县充分发挥县、乡镇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作用,扎实开展贫困家庭劳力调查摸底工作,将贫困家庭劳力基本信息、就业愿望、培训意向等信息建立台账。并组织好贫困家庭劳力有序进入基地参训。在培训期间,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报销来回车费。今年来,该县开办各类贫困家庭劳力就业培训班20期,参训人员1500多名。

提升培训质量。该县以“家门口”就业培训为导向,在开展贫困家庭劳力培训项目上,对接村级就业扶贫车间,以“专业训考、强化操作”为重点,聘请行业资深老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授课,采取边教学、边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参训学员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上岗本领,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江西省万载县人社局 吴成全)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江西省万载县赤兴乡新华村贫困户柳细媛通过就业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月工资达到2200多元,使这个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该县像柳细媛这样从“基地培训”到“扶贫车间” 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1200多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