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是促使农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在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民工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在提升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拓宽农民工致富增收渠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培训工作扎实推进。针对全年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将任务分解细化至定点培训基地和职业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工种的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菜单,通过把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就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拓宽脱贫增收渠道。2008年以来,输出输转和就近转移劳动力每年8万人次以上,实现年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旅游业培训11570人,从业人员8677人;美容美发2800人,从业人员2100人;酒店服务员培训5850人,从业人员4387人;餐厅服务员培训5920人,从业人员4440人;建筑业培训35500人,从业人员26662人,其中瓦工17800人,从业人员1335人,钢筋工6100人,从业人员456人,架子工3880人,从业人员291人。通过各类培训,从业人员达到46266人,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2017年,依托桦晨家政培训学校成立该区家庭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吸纳8家具有代表性的家政公司入驻,共培训各类家庭服务人员1459人,其中育婴员505人,家政员844人,养老护理员36人,家电维修27人,营养师47人,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人力支撑。
落实政策,扶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及典型培树等工作,切实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2017年7月,该区组织40名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赴宁夏、天水、平凉等地对设施蔬菜、特色果蔬、奶牛养殖等方面进行观摩学习;10月份组织返乡创业典型60人就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赴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集中培训;11月份组织50名农口及各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等骨干师资赴山东寿光培训学习,为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师资人才,为促进创新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高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依托“重点产业专家服务团”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名师”进行技术指导,采取“联乡包村挂项”和驻村蹲点等形式,深入乡镇、村社开展技能培训和精准扶贫工作。围绕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积极创新适应返乡农民工需求的创业培训模式,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大力开展GYB、SIYB等创业培训,不断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2户创业孵化园申报创业扶持资金120万元,为3户确立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的专业合作社申报扶持资金18万元。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求,依托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或“以师带徒”等模式,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进行相应职业(工种)的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2017年至今,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典型示范引领,有252人成为创业带头人和致富能人,全区命名市级培训示范基地9个,区级42个,18个乡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415个,带动实现就业12000余人,对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2009至2012年,根据省、市人社、妇联等部门的要求,开展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工作,与各乡镇重点项目及产业紧密结合,共发放贷款11.04亿元,为部分家庭发展种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破解了农村妇女“无钱创业、无力发展”的资金难题,助力大多数贷款家庭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从2015至2018年,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271户,共计13940万元,带动就业7949人次,有效破解了创业者初期融资难题。
培树典型,注重宣传,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在甘州电视台开辟《创业之路》专栏,对培树的32家已成规模、示范带动性好、创业带动就业强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题宣传,从企业规模、产品销售和创业历程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更好的带动了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激励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该区大满镇紫家寨村董国庆大学毕业后,夫妻双双返乡创业,于2014年3月注册成立张掖市紫家寨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带动周边200多名周边富余劳动力和部分城镇失业人员在企业就业。上秦镇徐赵寨村致富能人高军,注重在“农”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打品牌,2013年2月,成立甘肃春绿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思路,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800亩,投资262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512座,钢屋架大棚2688座,率先带领群众种植娃娃菜、花椰菜等高原夏菜,由于蔬菜长势好、价格高,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种植,使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成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激励更多返乡人员投入参与创业创新,全区创业创新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杨俊林 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