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脱贫路上,不让一户落下——宁夏银川市月牙湖乡精准脱贫纪实

2018.05.09

“我是在2017年的时候,主动到乡政府提出脱贫的。”67岁的剡荆鹏曾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白羊镇的一名村干部。2014年4月28日,他们一家随着全村整体搬迁至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

近日,记者来到剡荆鹏老人的院子内,一眼看到院内停放着一辆轿车。“想想当初刚搬来的时候,我们可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现在,我家算是翻天覆地了。这车是我们花了近10万元买的。”老人笑呵呵地对记者谈起他家的脱贫经历,“2017年,我的儿子拿出积蓄开始创业,在家门口开了一家面馆。现在生意挺好,这还要感谢乡里组织的牛肉拉面创业培训班。”

据了解,月牙湖乡是纯移民乡,银川市兴庆区23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都集中在该乡。2014年至2017年,该乡通过精准扶贫,12个行政村1495户6996人实现脱贫致富。

“截至2017年,我们村已经有181户实现脱贫,其中像剡荆鹏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家庭自主创业的有16户。”滨河家园四村村委会主任杨志仁对记者说,“2018年,我们预计还将有120户实现脱贫。对于那些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将抓好社保政策落实,进一步发挥好社保扶贫兜底作用。到2020年,我们力争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

培训敲开就业大门

“按照原先工作计划,2018年仅在1月3日举办一期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班。没想到仍有很多人提出要求培训。为此,我们在3月2日再次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人员中,有很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月牙湖乡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张隽告诉记者。据悉,自2017年,月牙湖乡对155名有意从事劳务经纪人工作的生态移民进行了培训。截至目前,全乡共有400多名劳务经纪人,每年能带动就业1万人次。

近来,月牙湖乡在滨河家园四村开展以“关爱帮扶留守妇女”为主题的手工皮具制作、麻编、玛瑙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吸引了200多名留守妇女参加培训。另外,月牙湖乡依托宁夏瓦希德文化产业农民合作社和塞纳手工艺工作室,积极打造手工艺制品加工基地,滨河家园四村“勤英慧翠手工编织合作社”就是一个成功例子。

“参加培训的主要是留守妇女。培训结束之后,她们留在基地就近就业,既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到钱。”杨志仁说,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她们平均每月能挣到1000元左右。

“钱不算多,但确实能减轻家庭不少负担。”李女士一边做着手里的麻编,一边对记者说道。

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近年来,月牙湖乡依托花卉、红树莓、中银绒业和奶牛、肉兔养殖等5大支柱产业,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动的扶贫模式,陆续带动月牙湖乡包括5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内的1085名居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

2017年,在月牙湖乡积极引导下,宁夏澳中健康产业公司进驻,建设红树莓生态产业园,发展红树莓及枸杞种植产业。项目建成后,带动了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入园务工,脱贫增收。同时,月牙湖乡在兴庆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政策支持下,开设村头工厂、家庭工厂、扶贫车间,为5个贫困村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体系。目前,滨河家园一村服装加工厂、二村黄牛养殖、三村肉兔养殖、四村手工坊、五村剥蒜加工厂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据了解,2017年,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一村如意扶贫车间、塘南村如意扶贫车间、滨河家园四村“勤英慧翠手工编织合作社”被评为第一批市级就业扶贫基地。作为扶贫企业的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月牙湖乡创建针织厂,带动贫困人员就业,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兴庆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张奕表示,2018年,该局还将在月牙湖乡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推进月牙湖苏银合作扶贫设施农业园等企业扶贫项目;继续做好红树莓、花卉、肉兔等种植养殖产业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一对一帮扶对接工作;积极推广扶贫车间模式,依托就业扶贫基地,实现劳务输出1万人次,稳定就业1000人。(赵文 赵刚)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截至2017年,我们村已经有181户实现脱贫,其中像剡荆鹏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家庭自主创业的有16户。”滨河家园四村村委会主任杨志仁对记者说,“2018年,我们预计还将有120户实现脱贫。对于那些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将抓好社保政策落实,进一步发挥好社保扶贫兜底作用。到2020年,我们力争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