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西省大余县浮江乡竹木村竹制品加工厂,一大群工人正在扶贫车间忙碌着分拣产品,竹制品深加工。这是该县开展脱贫攻坚,解决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据悉,该县83个扶贫车间已吸纳贫困户就业765人。
2018年以来,该县瞄准扶贫对象,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帮扶形式,以“摸底数、搭平台、强技能、放贷款、优政策”等方式,力促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一、摸底数,精准识别
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就业状况、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情况逐户走访、逐人摸底、逐一登记,以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岗位安置等“一户一策”措施,全力落实帮扶责任人及脱贫时间,明确责任和目标。如今已摸排就业贫困户223户,建档776人。
二、搭平台,精准荐岗
该县多层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强化招工与企业对接,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定点、定向式的就业服务,有针对性推荐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就业信息共享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2018年以来,全县举办了次6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了4次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共有120名贫困户到工业园区就业。鼓励贫困劳动力到县城工业园区内及周边务工,对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每年给予3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三、强技能,精准培训
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两委的作用,全面摸底排查农村贫困劳动力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并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入户调查,摸清了贫困户劳动力的培训需求或培训意愿,收集汇总各项目单位的培训项目和培训任务,结合实际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资金的投入情况,将当年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各培训单位。该县建立统一的培训目录,将信誉好、培训质量过硬的培训机构、培训类别、培训工种、培训师资等信息,与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共享。据了解,目前组织了360人参加了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四、放贷款,精准扶持
县里开设了“就业扶贫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放宽贷款条件,提升贷款额度10万元以内,用于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和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的联动机制,简化放贷程序,实行限时办结制。把创业贷款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参加培训、推选项目、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在创业贷款工作中,为带动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的创业人员增加了贷款额度,每带动一人增加5万元。如今已发放29笔贷款,其中25笔共计655万元创业贷款带动贫困人员78人,4笔75万元直接扶持贫困户创业。
五、优产业,精准施策
该县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在培植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探索产业扶贫途径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了板鸭、养蜂、脐橙、毛竹、油茶和蔬菜等农业扶贫产业,每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扶贫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扶贫产业基地或龙头企业,支持引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带动10名以上的周边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或家庭经营收入,与贫困劳动力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入股协议、返租倒包协议书,每年给予建设补助3至10万元,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解决了养懒汉问题。目前,该县已在11个乡镇所辖50个行政村设立了“就业扶贫产业基地”,带动1000余名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江西省大余县劳动就业局 彭奕鹰 赖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