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西省万载县巧做加法促脱贫

2018.04.26

2017年以来,江西万载县创新就业扶贫方式,采取微信求职、电商进村、扶贫车间等举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线上+线下

万载县积极搭建“万载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求职平台,大力推行“微信扫一扫、工作方便找”求职服务理念。制作了《微信扫一扫、工作免费找》二维码宣传资料10000份,通过全县帮扶责任单位张贴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实现了“户户有二维码”,为他们求职、了解政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为配合“线上”微信求职服务工作,万载县每月20号在县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招聘大会,并大力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线下”的现场招聘会,为贫困户求职人员开辟了绿色服务通道,能提供求职登记、资料复印、求职指导、政策解读等“零距离”服务。据统计,截止目前,该县有600多名贫困劳动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实现了就业。

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点

万载县充分利用万载县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合作点“立足扶贫一线、就业形式灵活”的特点,在46个农村电商合作点挂牌扶贫,积极推行“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点”新模式。具体而言,电商扶贫点以一定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家中的农产品,并充分依靠万载县电商产业园成熟的运作机制、“一站式”综合物流平台、广阔的市场,及时将农产品进行销售,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的目的。电商扶贫点便利的销售渠道,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目前已带动40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尝到了甜头后,不少贫困家庭开始了小规模的自主创业,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还有的干起了快递员的业务。

政策鼓励+扶贫车间

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万载县出台政策引导本地服装、箱包、电子、农产品加工等经过工商注册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的,从就业资金中给予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每人每年500元,用于场地租金、水电费的补贴,补贴期限两年。

在政策的鼓励下,万载县众多企业利用现有厂房或新建厂房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截止目前,全县300个就业扶贫车间全部挂牌,确保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700多人在家门口从事制衣、制鞋、电子、造花、养殖、花炮等工作。(万载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 曾丽娟)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2017年以来,江西万载县创新就业扶贫方式,采取微信求职、电商进村、扶贫车间等举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万载县积极搭建“万载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求职平台,大力推行“微信扫一扫、工作方便找”求职服务理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