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卫平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冷作工 高级技师
阙卫平,男,54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兰州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阙卫平是我国压力容器产品制造领域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他创新工艺方式方法,以精湛技艺,在我国压力容器大直径厚板材筒节纵缝坡口划线开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参与完成500余台大型加氢反应器、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等多项国家重大装备攻关项目的生产制造,产品主体合格率历史性地达到100%,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推动了中国压力容器设备大型化、国产化进程,为我国炼油化工装备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立足岗位求创新,练就冷作“巧裁缝”
一块布匹经过量尺划线,裁剪缝制,最后成为量身定制的成衣。阙卫平的工作是在钢板上划线下料。对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来说,冷作、放样是一项对技术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普通的裁缝在布料上画错了剪错了可以重新再来,但对于动辄上百万的钢板,一旦划错了线就是巨额损失。自1981年入行以来,阙卫平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刻苦钻研行业先进技术,锻造自身过硬本领,用灵巧的双手屡次破解行业技术难题。
凭借扎实的功底,阙卫平大巧破难,针对U型管材下料误差大的工艺难题,经过数年的琢磨和计算之后,发明了“阙卫平U型管五点定位下料操作法”,阙卫平的这项发明,攻克了困扰业界的管头误差难题,结束了几十年来传统下料方法,该操作法被兰州市总工会、兰州市科技局和兰州市社会保障局授予“兰州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经过他手的下料方案,板材利用率能达到95%,仅此一项,就为公司年节约钢材30余吨,节约材料成本100余万元。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30余年来,阙卫平以一颗匠心丈量着每一块钢板、钻研着每一道焊缝、构思着每一次创新,追求完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赢得了“巧裁缝”的行业美誉。
二、 攻坚克难攀高峰,技术项目“显真功”
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阙卫平心里的源头活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用心用脑、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不断追求卓越、攀爬高峰。
阙卫平带领团队长期开展“统计筒体碾长量规律——控制下料精度”专项课题研究,利用兰石拥有的亚洲最大四辊卷板机,经过近千节筒节的摸索,反复计算和多次试验,革新加工工艺,积累成功经验,成功总结出不同材料、不同卷制状况、不同直径、不同厚度钢板下料尺寸,有效推进了行业内厚板筒节卷制成型,以及退火、校圆过程中钢板碾长度控制的制造技术难题解决进度,大幅提升了我国压力容器精益制造的水平。
阙卫平及其团队还完成了“加氢反应器裙座锻环与裙座短节组对间隙尺寸的有效控制”项目,通过对后壁筒节纵缝坡口形式的有效控制,将压力容器制造工序多、工序累计误差导致最终组对装配焊缝间隙过大,造成焊接工作量大、焊材填充成本大、生产周期长、耗费能源高等行业关键难题迎刃而解。
阙卫平承担的“中石化国产HIC厚钢板高压容器”项目,因产品制造工艺合理、筒节成型质量高,特别是小直径、大厚度筒节成型技术,焊接及焊后热处理等工艺合理可行,各项检测和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和设计技术条件的要求,获得行业专家一致认可,不仅使兰石突破了国产大厚度抗HIC钢制压力容器制造的技术壁垒,更切实推动了我国大型板焊式加氢反应器国产化进程。
三、 言传身教育新人,铸就领域“大名师”
奉献,就是对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阙卫平成长于车间工人岗位,即使后来陆续担任制造部部长和车间主任等管理职务,但他还是心系一线员工,最终回到生产现场,甘心言传身教育新人,传绝技、带高徒,为企业及社会培养高技能骨干。
2012年阙卫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阙卫平借助这一平台,创造性地提出了“注重实操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在近百余场次的技能提升训练和技能竞赛活动中,陆续培养出高级技师近10人,技师10余人,40余人已成长为车间主任等生产骨干及领导干部,10余人在省、市、集团级技术比赛中获得各级“技术能手”称号,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领域内“大名师”的职责,为现代装备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传承培养树立了典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阙卫平在从事冷作工作的三十六年来,不骄不躁,奋发前行,以“大国工匠”精神为行动准则,为中国装备制造事业默默奉献,以高度的使命感扎根一线,用匠心筑梦,在自己的岗位上助力我国石化装备行业向制造强国战略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