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吹响扶贫冲锋号 畅通劳务直通车

2018.04.11

近年来,西峰区认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民生第一工程,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弘扬工匠精神挖潜力,拿出绣花功夫补短板,狠抓劳务扶贫,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着力建设集约高效生产企业,发展生产就地转移一批。西峰区肖金镇流转土地6537亩,建成日光温室1000多座,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帮助入驻的创业者进行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年培训200多人,入驻300多户,吸纳800多人就业。什社乡的曹仲祥于2016年成立了陇发果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安置60名农民工、大学生就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增收。西峰区及各乡镇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养殖种植项目,鼓励农民工返乡在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设施蔬菜等领域创业,促进20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

着力建设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输转一批。围绕建设春季可赏花、夏季可避暑钓鱼、秋季可采摘看花、冬季可滑雪、四季拓展训练的旅游名区,西峰区统一规划,各乡镇开通绿色通道,温泉镇建成天富亿生态民俗文化村、后官寨镇建成玫瑰园、肖金镇建成芍药园、什社乡建成郁金香园、显胜乡建成香草(薰衣草)园和陇东滑雪场、北石窟寺、彭原镇建成青藤农业文化产业园和老张家手工面,为游客提供观赏、餐饮、住宿、娱乐、健身、旅游产品销售,3000多人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着力建设宜居便利生活空间,发展商贸就地转移一批。西峰区着力建设和做大做强肖金镇、彭原镇、后官寨镇、温泉镇等交通枢纽型、专业市场型小城镇,围绕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电子商务、集市商贸,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就业转移并增加资性收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就业局 杨志峰)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西峰区认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民生第一工程,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弘扬工匠精神挖潜力,拿出绣花功夫补短板,狠抓劳务扶贫,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