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驿站,扶贫车间,扶贫培训,就业扶贫在行动。我跟随着扶贫的脚步走近他们的身边,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朴实,聆听他们的心声,用蹩脚的文字记下他们的自强不息,用微弱的声音为他们呐喊助威,时常在灯下熬夜,夜很深,我却完全沉浸其中,脑海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却更加的生动而饱满——他们挥动着拳头,迈开了步子,踩着泥泞,跨过坎子,一路向前。
妈妈 我要陪你去卖蛋糕
张宝珍家住庐江县盛桥夏棠咀村,孩子患有肿瘤,丈夫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没有退却、屈服,而是励志创业,誓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 “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要在创业的路上闯出一条自救之路!”2017年4月份她参加了庐江县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 30公里风雨无阻的路程更加坚定了她的创业决心。
2017年8月28日对于张宝珍一家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把自家20平米的厨房改建成蛋糕小作坊,她的“好有多”蛋糕店在这天开张了。上午9点我和电视台的记者一同赶到现场。“何老师,你们真的来了!”看到我们,她激动的说话都有些颤抖。“妈妈,妈妈,叔叔他们来啦,太好了,你看我这穿这件衣服上电视可以吗?”她5岁的闺女一脸开心的跑过来:“叔叔,妈妈说你们要过来,她高兴得忙了一个晚上!”面对着她,我的心里就有点发酸: “小朋友,你想在电视上和妈妈说什么呢?”懂事的孩子望着妈妈说: “妈妈辛苦啦!我要天天陪着你去卖蛋糕!”张宝珍再也忍不住,一把抱着她,泪流满面。
妈妈 我挣钱啦
“日子苦一点累一点都没事,就是孩子一天天长高了,可就是长不大呀,就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说起了16岁的孩子罗庆,黄昌红不禁暗自流泪。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她家住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因为儿子罗庆小时候一次高烧,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丈夫罗育斌也没有一技之长,只依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熬日子。
2017年6月份,黄昌红夫妻俩参加了庐江县人社局组织的就业技能脱贫培训并进入就业扶贫车间上班,可是孩子怎么办,只能带在身边。“今天爸爸妈妈进工厂上班了,你跟着我们要乖乖的,不能到处乱跑!”上班的第一天,黄昌红在家里就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什么纰漏。孩子很乖,进工厂的第一天就安静的坐在妈妈的身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好奇的看着周围。几天后,罗庆望着妈妈怯怯地说:“妈妈,你能和叔叔说说吗,我也可以做事的!”看着儿子期盼的目光,黄昌红鼻子酸酸的。此次以后扶贫车间里多了一个家,父亲在冲绒,母亲在裁剪,儿子在包装,一家人其乐融融。“妈妈,我今天挣钱啦!你看,你看,十几张红的,妈妈,你看我是不是有用了?”黄昌红望着儿子手里拿的工资,含着泪笑开了!
大妹子 我们都来了
韦谷香是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人,近几年她返乡创业,承包田地1800多亩搞养殖、种粮食、栽田藕,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这可咋办呀,几十亩的红花草还在大棚里,这可是几十万呀!”一大早韦谷香被这场突如其来大雪“砸”蒙了,望着就业扶贫车间里的几十亩大棚,心急火燎的她拔腿就奔去了,却忘了地面二十多公分的积雪,脚下一滑,重重的摔了一跤,顾不上疼,她马上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拐到大棚边一看,几十亩的大棚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顿时她就傻眼了。
“大妹子,我们都来了,你不要着急!”同村的贫困户蒋爱萍急匆匆的边跑边喊,身后20多名贫困户也带着工具过来了。韦谷香的面前一片模糊:“真是要命呀,你们看看,这可怎么办呀!”“咋办,动手呗,你们几个铲一条路出来,你们几个抢收红花草,你们几个清理大棚上的雪!”蒋爱萍边说边带着大家动了起来。
“大姐,真的谢谢你们了,这么大的雪!”看着大伙儿一起过来帮忙,韦谷香这才松了口气。“大妹子,咋还和我们客气上了,是你带着我们挣钱的,在你这里干,这一年的工资小两万呢!” 蒋爱萍责怪道。“就是,就是,你建起了三星级就业扶贫车间,就是让我们有事干,有钱挣!”贫困户彭维稳接上了话茬子。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他们的双手被风刮得开了裂渗着血,他们脸被冻的失去了知觉,韦谷香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用自己的朴实、坚强和执著演绎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深夜,是什么让我泪流满面,在路上,是什么让我不断前行, 在今天,是什么让我精神抖擞,是理想,是追求,还是感悟,这些都不是,是他们动真情,把泪洒出,换诚意,把心掏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个声音在告诉我,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感动,让我们在扶贫的路上风雨兼程。(安徽省庐江县人社局 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