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化养老凸显出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前,我国建立了社会化养老体系,对于低收入群体、工薪阶层以及高收入群体,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其中既有公立机构,也有市场化运营机构。
但这些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等,还不能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需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的定位、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些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第二,养老服务床位的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养老机构的总体床位超过实际需求的数量,有一定的床位空置率。这说明,一方面部分床位供不应求,比如失能老人的床位;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床位无人使用,存在养老床位结构性失衡的现象。
第三,人力问题。当前,我国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无论哪一种养老服务都需要由人提供,需要一些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人员。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具有这方面技能的劳动力仍然不足。
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国家要有顶层设计,各个部门进行分工负责,落实到位,上述缺口应想方设法填补。此外,要落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要细化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考核标准,提升全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的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