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中)在施工现场仔细审查施工情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85后”小伙刘小虎,放弃一线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专为农村居民设计、建造“小洋房”,迅速打开了市场,也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赋予文化 让冰冷的房子充满温情
刘小虎创业团队设计建造的房子,和普通住宅不一样,他会根据房主需求,综合多方因素,拿出一套“量身定制”的方案。
“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建房多数比较随意,靠的还是老经验,比如有的卧室特别大,既不美观,也不实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科班出身的刘小虎,加上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创业思路异常清晰。
项目承接过来之后,刘小虎的创业团队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通过融入房主的姓氏文化、家庭背景、住宅位置等元素,打造一款别具风格、充满文化内涵的温馨住宅。
“房子是冰冷的,当为它赋予一种文化,它就会充满温情。”刘小虎说。
他举例说,如果房主姓周,他会研究周姓文化,把姓氏文化融入到设计中来;如果房主世代从教,他会结合这个家庭的职业进行考虑。创业一年多时间,他已承接了4个项目,备受好评。
“我们把每个建筑项目都当成艺术品来对待,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每一个房子都不会雷同、不可复制。”刘小虎告诉记者,这样既确保了建筑的高品质,也形成了独到的风格,利于提升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确保质量 赔本也不能偷工减料
不仅设计有创意,建造施工时,刘小虎和他的创业团队也很用心。“农村建筑队大多使用毛石做地基,我们做的是钢筋混凝土基础。”刘小虎说,通过结构设计计算、改进工艺,他建造的“小洋房”,抗震能力达7度以上。
由于是创业初期,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刘小虎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多个角色,不仅出创意,还要出体力,有时现场人手不够,他就和工人一起干小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有时甚至还遭到周边邻居的嘲讽,但他依然坚持他钟爱的事业,没有退缩。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经常都要守在现场,对施工工人进行指导,早上5点钟出门,晚上8点多到家。一年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承接第一个项目时,由于着急做一家样板工程、报价较低以及建材价格一路飙涨,结果赔了4万块钱,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将住房交给业主居住使用,“赔本,也要保证质量,绝不会偷工减料”,刘小虎说。
创业就是这样,有苦亦有甜。刘小虎欣慰地告诉记者,通过口碑相传,现在很多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不仅有淮北当地的,还有萧县、砀山、永城等周边农村的,“目前已有十几位业主正在咨询洽谈中。”
“我们不是什么项目都接”,刘小虎话锋一转说道,他的创业团队必须看到国土部门批复的土地使用许可并核实后,才会和客户签合同,“这是硬杠杠”。
初心不改 认准就会坚持走下去
为何创业相中了农村“小洋房”项目?原来,刘小虎是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人,大学时期学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成绩优秀,2009年大学毕业后,被学校推荐至天津一家大型房企工作,经过几年打拼,年薪已有15万之多。
在异乡打拼的刘小虎,思乡情切,一心想回淮北发展。两年前,他的表哥想在农村建房,却苦于找不到专业的建筑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小虎从中看到了商机,想尝试一下。
2016年底,他果断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名门建筑”。
然而,他的这个创业计划,令周围很多亲朋好友感到不可思议。而认准了这条道的刘小虎,决心坚持走下去。
“现在,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住宅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希望住的像城里人那样体面”,刘小虎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将会坚守农村,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实现一番作为。
进入2018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刘小虎制定了“小目标”:“今年要完成20个项目,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住上生态宜居、高品质的新房,也为新农村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朱冬 刘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