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信州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区就业形势保持了稳定向好。全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623人,建档立卡等各类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918人,城镇新增就业4909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87%,连续3年控制在3%以下。
推进促进“双创” 创业大军百舸争流
创建上饶信息服务业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按照国内一流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先后投入5千余万元,创建上饶信息服务业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已创成以信息服务业产业园为主平台,配套上饶慧谷大厦、7890众创空间、六号仓库、数字经济服务园、智慧信州、三江产业新城共七大信息产业集聚区“一园六点”浮华创业基地,吸引省内外互联网等类型企业333家入驻该区孵化创业,吸纳就业6000余人,成为青年大学毕业生、城镇就业创业人员等群体创业就业重要平台,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巨网科技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孵化成功,近几年来,信州区累计创建“创业一条街”项目4个,创业孵化基地4个,累计扶持创业3000多人次,带动就业26000余人次。
放宽市场准入、缓解融资困难、优化创业服务,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扶贫对象创业者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17年,开办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共24期,培训电商创业人才710人;SYB创业培训43期,培训初始创业人员869人。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人员提供支持,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523万元,直接扶持591人创业,带动1700多人就业。落实创业一次性补贴政策,激励大学生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勇于创业,4名大学生、2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分别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与上饶职院联合举办“信州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区“双创”向纵深发展。
实施优先战略 就业服务无处不在
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动员企业将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车间建在镇村,鼓励各类企业就地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发展现代规模生态农业和传统特色产业。截至目前,该区已创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点企业6家,宇瞳光学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示范点,鲜禾菌菇、德瑞达、利丰鞋业等分别认定为省、市级就业扶贫示范点,创建沙溪杰翔玩具厂、、志翔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下湖村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信州区月华箱包厂等10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各类就业人员13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4人实现就业增收。
开动就业扶贫直通车送岗进村入户。一年四季常年不断的岗位与劳动者对接活动接续实施,市中心广场一年四次的大型市、区联合招聘大会人头攒动,达成就业意向人员众多;下半年,区就业局协调有关部门和社团组织,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8月至9月,组织开展信州区2017年"服务企业发展、送岗进村入户"就业扶贫直通车活动,将园区企业工作岗位、就业扶贫政策“不漏村庄、不漏楼栋”全覆盖送到村(居)老百姓家门口。针对精准扶贫对象实施“一对一”的“双送”活动,使就业岗位招聘信息与劳动者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双向优选”;“信州就业”微信公众号、移动彩信推送“送岗到人”等活动持续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紧贴实用送技能培训进村镇。9月至11月,分别在沙溪镇、秦峰镇、朝阳镇、灵溪镇、茅家岭就近就地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举办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月嫂、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班,328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参加培训;12月,与区教体局联合,64名扶贫对象家庭超龄辍学青年劳动力在上饶市职业中学参加了为期7天的化妆、美甲、电商、计算机、育婴员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为参加培训扶贫对象贫困劳动力累计发放交通费生活费补贴31440元。
实施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镇村就业扶贫专岗,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全年开发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公益性岗位544个,安置就业544人;开发扶贫就业专岗70个,安置6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农家书屋、清扫员等扶贫专岗就业;调查区属各类企业用工稳工情况,对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未裁员、少裁员企业,予以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2017年全区21家企业获得稳岗补贴36.2万元;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鼓励困难就业人员积极走入社会灵活就业,全年为79名灵活就业人员落实了社保补贴政策。
新时代,新征程,再起航!2018年,信州就业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针对不同的创业就业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支持创业者实现多元化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书写服务民生的新篇章。(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游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