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云南富源:“四个积极”推进就业扶贫

2017.12.27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就业扶贫这项艰巨而困难的工作,云南省富源县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四个积极”为就业扶贫保驾护航,促进就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根据贫困村(社区)、贫困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考虑贫困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特长和困难、居住条件等因素,本着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严把条件审核关,重点在乡镇(街道)开发了331个城管、交通协管员、环卫、园林、治安巡逻、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学校安全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岗位,每人每月给予1188元公益性岗位补贴并帮助购买失业保险,用于托底安置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帮助特殊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组织村(社区)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单位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到村到户,确保用工信息畅通,就业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100%全覆盖,促使更广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二、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促“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坚持把强化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目标。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移民、煤炭、商务、总工会、老龄办、教育、工信、市场监管、团县委、妇联、残联、住建、烟草等18个部门的资源,依托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及“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星火计划”“职业农民”“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项目,扎实开展种养殖技术、焊接技术、家政服务创业培训、药品导购、采煤工、通防工、安全员、瓦检员、掘进工、运输工、巷道维修工、机电维修工、计算机网络技术、魔芋初加工技术、小微企业创业培训、烤烟生产及收购、烤烟生产技术、漂浮育苗技术、烘烤技术、电工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2017年,全县开展各类培训80期57560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1期108班5496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25人),创业培训取证800人,农民素质培训、专项服务培训、引导性培训等项目培训51264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14人),扶持创业人员1300人,带动就业5153人。

三、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搭建就业平台、传播就业信息,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对接机制,逐步形成“市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办公室—县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办公室—乡镇劳务工作站—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的工作网络,成立12个劳务工作站,159个村级劳动力转移协会,发展7家劳务派遣公司,50余名劳务经纪人,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的强大合力,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17年,富源县是曲靖市组织劳动力有序输出人次最多的县。全县累计转移就业36万人次,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629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822人;县内就业14721人,建档立卡户4895人;县外省内就业16479人,建档立卡户5151人;省外国内31700人,建档立卡户6776人;有序输出21077人,建档立卡户7324人,帮带和自发输出41823人,建档立卡户9498人;举办28场招聘活动,提供12000个就业岗位,约5900人达成就业意向。

四、积极打造就业基地。依托富源工业园区建设、富源煤炭企业、特色种(养)殖业、非煤矿山等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按照发展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思路,致力于在县域范围内发展一批能吸纳、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打造富源县就业扶贫基地,使其在就业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出强有力的回声。目前,全县已建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云南泽鑫铝业有限公司2个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为主体对象就业的示范企业,累计带动31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达2.5万元以上。(富源县人社局 肖荣平)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就业扶贫这项艰巨而困难的工作,云南省富源县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四个积极”为就业扶贫保驾护航,促进就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