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天气晴
2017年7月,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新铺的柏油公路通车了,近8米宽的公路一直通向齐圣村的南山顶上,尽头是村支书熊尚兵的一个梦。
熊书记的这个梦是什么?他将怎样实现这个梦想?11月22日—23日,新华网来到开州区齐圣村,见到了熊尚兵。
今年54岁的熊尚兵,不仅是齐圣村的村支书,也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此前,他开过饭店,做过房地产,当过矿老板,是齐圣村的“成功人士”。 熊尚兵说,当初放弃在外打拼多年的市场,回村当书记,只因不忘老家的乡亲们。
过去,齐圣村是开州区有名的贫困村。“七条沟、八道梁,高坡土地不产粮;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上学路太远,看病更困难”是齐圣村当年的真实写照。
“全村3500多人中有700多人是贫困人口,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三留守’问题十分突出,”熊尚兵说。
但11月22日,新华网看到的齐圣村却是另一番模样。整齐划一的农房、宽阔的马路、漂亮的路灯,丝毫看不出贫穷落后的样子,俨然一个小型的乡镇。
“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熊尚兵说,自从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齐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全村基本上户户通公路、家家有产业,从典型的“后进村”初步建成为“小康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这一方面,熊尚兵非常有想法:修路、兴业是他总结出来的振兴齐圣村的主要经验。
“以前村里仅有一条出山的土路,到镇上赶场清早出门天黑才能回家,运输物资靠人背马驮,效率十分低下”,因此修路成为熊尚兵做的第一件大事儿。
当年,村里根本没钱修路。为此,他多次跑到镇里汇报情况,还大起胆子向县里汇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申请到几万块钱的修路钱,加上群众集资的钱以及自己的一些积蓄,全村才通了硬化路。
现在,除了通往镇上的公路,齐圣村每个社也都通了硬化公路,路的两边也都安装了护栏,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
“路通了,要致富还得有运的出去的东西换钱才行,那就得发展产业,”熊尚兵说,齐圣村山地多、农田少,11.9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地占到了90%,而且全村海拨从100多米—1100多米呈立体结构,非常适宜发展差异化果树产业。
“我们在海拔500米以下种植柑桔,500米处的山腰种植红心猕猴桃,”但当时因为村里没钱发展产业,还欠着十万块钱的外债,熊尚兵便带头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群众愿意拿租金的就给租金,不愿意给租金的就折算成股份入合作社的股。“就这样,我们把钱和土地都凑齐了,1000多亩红心猕猴桃发展起来了。”
据了解,到2014年,经过4年的时间,齐圣村村民入股的本金全部收回来了。2015年,齐圣村的红心猕猴桃每斤卖到26元,总收入400多万元。
有了发展红心猕猴桃的经验,接着熊尚兵又在传统产业柑橘上下功夫,组建柑橘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入社农户投资出劳,对落后的柑橘品种进行了改良;同时,还对各家各户的柑桔地进行整齐划一的规范化建设,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增加了百姓收入。
今年60岁的五保户黄兆富便是种植柑橘的村民之一。今年,他家的柑橘长势良好,收入预计在三万元左右。
村里有了产业,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但齐圣村脱贫致富的工作还在继续。11月22日,熊尚兵同村里十多位社长开了一次会议,其中一个主题为齐圣村村域经济发展十年规划。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加倍努力走好最后一公里。”熊尚兵说,接下来齐圣村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齐圣村的南山上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仅24度,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城区的市民前往游玩。
“为了把这些游客留住,我们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以及美丽乡村点建起了接待中心,”熊尚兵介绍。数据显示,目前齐圣村这两个接待点,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多万元。
与此同时,齐圣村还在南山上建起了旅游度假区,包括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的南山庄园,以及10多家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
据介绍,目前,南山庄园基本建成投用,农家乐将在明年6月份投入运营。此外,山顶上的蓝莓生产基地、清脆李生产基地、黄金果生产基地、高山生态蔬菜生产基地等也都将陆续投产。
据了解,南山庄园目前可以提供常年固定就业岗位35个,临时就业岗位45个,给村民尤其是困难群众增加了一份稳定收入。熊尚兵说,“一般性的服务人员工资在每月2000左右,庄园大厨工资可以达到每月6000元。”对于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来说,这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但在熊尚兵看来,齐圣村现在的发展状况与他心目中的乡村振兴还有很大差距。他表示,作为十九大党代表,振兴一个齐圣村远远不够,带动周边其他村共同富裕,打造全国性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才是最终目标。
看到齐圣村的新面貌,再对比以前的贫困面貌,这种巨大转变之中所传递的脱贫致富的奋斗精神,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内涵与希望,也使我们心中充满感动。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熊尚兵的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