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超常规举措脱贫攻坚 开发性金融谱写新篇 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成立一周年

2017.12.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在这一套政策组合拳中,金融扶贫可谓是含金量最高的超常规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提出,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并明确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2016531日,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国开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超常规举措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

一年来,国开行坚持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以扶智建制为重点,在思路、方法、制度等方面下大力气,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强思路方法研究,通过绘制“路线图”、组建“集团军”、签订“军令状”,奠定了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坚实基础,书写了开发性金融超常规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一年来,国开行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344亿元,重点支持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提升工程、特色产业、教育医疗卫生和助学贷款等脱贫攻坚领域,覆盖824个贫困县,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资金瓶颈制约,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很好诠释了“国是担当、开创共赢、行稳致远”的开行使命,更加彰显了国开行服务国家战略、决战脱贫攻坚的政治担当。

一年来,国开行坚持把融智作为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和深化银政合作,通过规划编制、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方式,大力为贫困地区提供支持和服务,为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可持续的脱贫机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183名扶贫金融专员,深入贫困乡村,在田间地头播下憧憬与理想,书写扶贫开发的大爱和美丽人生。

展望未来,国开行将不辱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与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融智服务,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向贫困地区发放1.5万亿元精准扶贫贷款的任务,以开发性金融续写脱贫攻坚的辉煌篇章。

机制篇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国决战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开行的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过三十多年的扶贫,我国已有7亿多人口成功摆脱贫困,但当前剩下的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用传统的旧思路、老办法难以啃下这些“硬骨头”。形势紧迫,时不我待!机制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势在必行!为了不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国开行探路子,建机制,寻方法,在脱贫攻坚战中屡出实招。

采取新举措。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开行立即召开了全行支持脱贫攻坚动员会,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任组长,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之杰任副组长,总行11个部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总行党委委员采取分片包干、分工负责的方式,加强对分行工作的指导。全行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开行先后召开8次全行性专题会议,就脱贫攻坚进行安排部署和组织推动,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在国开行历史上前所未有。

组建集团军。经银监会审批,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于2016531日正式挂牌运行。事业部下设综合业务局、基础设施局、区域开发局,通过专业分工、统筹协作,发挥“集团军”优势和作用,为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和保障。事业部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办公管理、授信初审和风险内控等20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国开行全行扶贫业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同时,研究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实施提供了指导和依据。20161112日,扶贫金融事业部完成专账单独核算管理,建立起了以事业部制、集团军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模式。

创造新思路。瞄准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国开行加强组织推动与调查研究,探索创新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思路和方法。经过不断的调研和摸索,国开行提出“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思路和方法,凝结着对“金融扶贫怎么做”的深刻思考,为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签署责任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国开行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紧密结合起来,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载体、有实践、有检验。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国开行党委与25家分行党委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作为支持当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承担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

探索新方式。国开行在积极做好贵州正安、务川、道真和四川古蔺4个定点县的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与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支持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的新方式。国开行已与47个中央国家机关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参与了79个贫困县的扶贫规划和119个贫困县融资方案的编制,向230个贫困县发放贷款1074亿元。今年53-5日,国开行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联合举办中央国家机关扶贫挂职干部培训班,得到了来自89个单位的160位定点县挂职干部的高度好评。

融资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贫困地区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国开行瞄准贫困地区的难点痛点,精准发力,精准信贷,开发性金融已成为破解脱贫攻坚融资瓶颈的利器。

——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打好脱贫攻坚第一战。对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任务艰难,意义非凡。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复杂的形势,国开行积极筹谋,理顺机制,稳妥推进,积极协助22个省(市、区)政府建立起省级扶贫投融资主体,就投融资主体的主要职责、运作模式以及资金来源等为地方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咨询服务。主动研究资金上下贯通的省、市、县三级资金管理体系,打通资金借、用、管、还各环节,所提建议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采纳。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工作专题培训班”,推进了各省投融资工作的有序开展。

按照省级扶贫投融资主体“统一贷款、统一采购、统一还款”的融资模式,国开行已经对22个省(市、区)承诺贷款4466亿元,累计发放440亿元,将惠及大约9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53万同步搬迁人口。同时,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国开行明确提出,要将后续产业发展作为支持重点,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发力点,加快基础设施改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通村路已基本实现覆盖,但是,贫困村的村组道路仍然十分落后。“看到屋,走到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一些贫困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一些贫困村吃水仍要靠肩挑背扛,乡村环境脏乱差,农村学校设施也十分简陋。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弱,仅靠自身财政难以改变这些贫困落后的面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大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2016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后,国开行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创新性举措,围绕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校安工程等难点和“短板”,在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为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找到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向全国23个省份承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662亿元,发放657亿元,惠及490个贫困县的356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679万贫困人口,可以建设村组道路28万公里、校安工程4127个、农村危旧房改造4.8万套、农村医疗工程754个,解决2134万人的安全饮水和191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环境整治问题,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有了直接获得感,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持久脱贫创造了条件。

此外,国开行与有关部委大力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发布意见,2016年以来发放2499亿元贷款,支持交通、水利、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难在路上、困在水上、缺在电上”等问题,使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多年来阻扰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痛点”,也同样是我国金融扶贫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贫困农户和企业小而散、贷款难的特点,国开行借鉴国际普惠金融的理念与经验,探索建立的“四台一会”(管理平台、统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的贷款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在甘肃临夏、天水、陇南等地,国开行“四台一会”贷款模式与当地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运作机制“双剑合璧”,直击产业融资痛点,发放单笔额度不超过3万元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10亿元,已经支持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

引入和培育龙头企业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开行积极与央企、国企、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行业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项目。同时,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吸纳就业、土地流转、分红等方式,构建龙头企业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国开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08亿元,助力数十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增收脱贫之路。

——以教育扶贫为根本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助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国开行发挥助学贷款主力银行作用,按照“应贷尽贷”原则,不断提高助学贷款业务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108亿元,覆盖了26个省(市、区)、2094个县、2711所高校,使898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大学,其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超过100万人。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国开行积极探索中职教育助学贷款模式,并在四川古蔺率先开展试点,为家庭贫困的中职学生提供能够覆盖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信用贷款,目前已经发放109万元,支持226名“两后”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实现脱贫提供了保障。此外,支持职业学校建设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和创业能力,助力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

国开行与教育部门合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去年已承诺118亿元支持云南全省38个职业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在青海、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国开行累计发放270亿元贷款,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975万平米,使450万中小学生直接受益。在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下,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在明亮的校舍中得到知识的滋养,获得摆脱贫困的能力与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彻底切断贫困传递。

融智篇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贫困地区提供融智服务,以此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构建永续脱贫机制,已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

扶贫金融专员,为脱贫攻坚提供一线战力。为解决贫困地区金融人才不足的问题,国开行选派183名综合素质好、责任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业务骨干到832个国家级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所在的174个地市州专职开展扶贫工作。扶贫金融专员作为国开行和贫困地区的桥梁纽带,在政策宣传、规划编制、扶贫项目策划,融资模式设计,理顺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扶贫开发的“宣传员、规划员、联络员”。

这些扎根一线、坚守一线的国开行青年,不畏艰难、不辞辛苦,走村入户,和贫困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谋发展,帮贫困地区摸情况、找思路、出主意。有的专员借助互联网力量,发起网络众筹,为贫困村发展甜橙等特色产业开展宣传、筹集资金;有的专员帮助农户引入优质品种,更新种植技术,并协助筹集资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同时通过引进葡萄酒生产商和电商平台解决销路,为村子脱贫致富提供了全面服务。他们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和方法,走进深山荒漠,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新模式和新举措,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融智支持。

坚持规划引领,助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贫穷状态,需要以长远眼光统筹全局,通过科学规划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和长久的脱贫机制。多年来,国开行发挥在专家、行业等方面的优势,因地施策、量体裁衣,通过编制规划和咨询报告,为贫困地区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和融资支持方案,逐步形成了从片区、省级规划到市县、乡村规划,从行业发展规划到系统性融资规划的多维度、多领域的扶贫规划体系,建立了规划引领扶贫业务发展的新模式,使规划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亮点。

截至目前,国开行先后支持和参与22个省脱贫攻坚规划编制,组织开展28项扶贫融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武陵山和大别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开展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同时,还选择2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试点,组织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和配套融资规划,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开展研讨培训,提升脱贫攻坚干部队伍能力。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广大干部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扶贫工作的成败。怎样才能帮助贫困地区地方干部更好的了解国家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掌握金融扶贫先进理念和方法、拓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和举措?国开行在地方干部培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围绕脱贫攻坚主题为贫困地区干部举办培训班,是国开行贯彻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开行深化银政合作、提升融智服务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截至目前,国开行先后为武陵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等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覆盖721个贫困县,培训贫困县领导干部14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地方干部对扶贫政策的理解,提高了运用金融手段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

未来篇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脱贫攻坚,道阻且长,需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力量。未来几年,国开行将继续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谱写金融扶贫的华彩篇章!

201611月,国务院审定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章程》,要求国开行充分运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功能,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开启了开发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征程。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表示:“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有责任在金融扶贫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既是国开行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国开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争当金融先锋的战略抉择。”

“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发放1.5万亿元精准扶贫贷款,精准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改善等领域,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和方法,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支持重点,在贷款主体上,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思路,打好脱贫攻坚的每一场战役,以金融扶贫的丰硕战果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献礼。

——全力以赴,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战。国开行将继续加大资金投放,确保完成全国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主动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对已搬迁群众和安置区的跟踪支持力度,推动和参与后续发展规划,研究适合区域性特点的搬迁人口脱贫方案和投融资方案,为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生活能融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打好贫困村提升工程歼灭战。以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大力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及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难题。

——创新模式,打好特色产业扶贫持久战。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作为产业扶贫工作重点。深化银政合作,完善推广“四台一会”贷款模式,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创新模式,重点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培育一批带动性好、可持续的产业扶贫项目,共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立足难点,打好健康、教育两大保障保卫战。大力支持健康扶贫,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着手启动县级医院能力达标工程,改善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人口就医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继续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

——强化合作,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实施定点扶贫行动,推动扩展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部门的合作,将各部委的组织协调优势、行业指导优势与国开行开发性金融优势相结合,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定点县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实施东西部协作行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建立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与作用,为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国开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镌刻初心,砥砺前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征程中,继续书写风樯阵马、拔地倚天的金融扶贫辉煌篇章!

 

 

 

 

( 责编:lj )
  • 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在这一套政策组合拳中,金融扶贫可谓是含金量最高的超常规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提出,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并明确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2016年5月31日,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国开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超常规举措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