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任务占河南全省近20%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中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调整结构,拉长链条,不仅培育出发展新动能,增强了企业活力,也为职工安置提供了承接空间。
“产能去得掉、职工安置好、企业能脱困”——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开采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说:“化解过剩产能是我们摆脱困局、转型发展的好机遇。”
这个集团2010年开始主动淘汰煤炭落后产能,至2015年底,先后关闭资源枯竭、低效煤矿90对。去年以来,该集团永久关闭一批赋存条件差以及停产后短期扭亏无望、后续投资较大的煤矿,涉及职工近2.5万人。
集团企业改革管理部部长陈金伟说:“煤矿数量减少后,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得到提升,优势资源向保留矿井聚集,既利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又减轻了亏损压力,甩掉了发展的包袱。”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把去产能与促改革、调结构紧密结合,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持之以恒优化产业结构,在多个产业板块取得不凡成绩:焦炭、工业丝、帘子布、糖精钠,产能均为世界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电镀金刚线,产能全国第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经理杨建国说,随着产业链条拉长,战略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如今集团公司1500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中,非煤产业占1200亿元。
为积极推进职工分流安置,该集团开辟了内部退养、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托底、转岗调剂等11种渠道。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上马的一批新项目,也为职工分流安置提供了腾挪空间。
大庄煤矿关闭后,原大庄矿党委书记郭百堂调任平煤隆基公司董事长,新企业市场好、后劲足,项目全部落地后,可安置3500名职工。郭百堂说:“到时候,不仅原大庄矿的职工可以全部安置,我们还得另外招人!”
按照集团部署,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市场份额已稳居全球第二的帘子布发展公司,3年内每年须安置煤矿转岗职工330人。党委书记赵铁军说:“不仅保证完成任务,我们正在谋划的新项目如果成功,还能多安置500人。”
原梨园煤矿综采队技术员孙培洋,煤矿关闭后经过培训分流至集团旗下的尼龙科技公司,经过一年历练,如今已任主控操作岗。他说:“原来煤矿效益差,收入低,新企业市场前景看好,我现在每月收入4000多元,比在煤矿高多了!”
截至2016年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化解过剩产能中涉及的24997名职工已全部安置到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序转移。(孙志平 秦亚洲 付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