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 青海西宁:助2.37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西宁市通过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拓岗稳岗吸纳务工等举措,畅通了省外输送、企业务工、公益岗位安置、扶贫车间吸纳、灵活就业5项就业渠道,帮助2.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在省外就业务工渠道上,西宁市与南京市签订4个扶贫劳务协作框架协议,确定...

  • 广西天峨:用心拓宽就业路

    今年以来,天峨县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转移就业、强化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搬迁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确保实现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能脱贫。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

  • 重庆綦江:一次性创业补助 助力脱贫攻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部署安排,努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帮助本区贫困劳动力家庭增收脱贫。綦江区人力社保局按照人社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推进新旧动能...

  • 重庆合川:激发基层人才活力助力脱贫攻坚

    “由于师资、设备、场地、专业设置等原因,培训机构不能及时根据企业和劳动者需求调整培训专业,同时在培训内容上也难以跟上因企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的节奏和步伐的调整。”这是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会上多次研究讨论的议题。“人事人才扶贫,在用好外...

  • 湖北十堰:“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湖北省十堰市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多户,贫困劳动力3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十堰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将扶贫工厂、家庭作坊建到田间地头,办到乡镇村组,延伸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小车...

  • 重庆綦江:三个“加大”保贫困劳动力“饭碗”

    今年以来,綦江不断创新举措、精准施策,持续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着力加大就近就业扶持力度、就业创业培训力度、过渡托底帮扶力度,有力保住贫困劳动力“饭碗”,使得就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造饭碗”。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

  • 江西高安: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可申领交通补贴

    “这次从东莞回家的路费都能享受交通补贴政策,政府真是我们贫困户的贴心人啊。”办完交通补贴申领手续后,江西高安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小李激动地说。今年以来,江西高安市重点对接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重点地区及重点企业,密切联系输入地,签署《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开...

  • 安徽宣城:“一对一”精准帮扶为贫困毕业生开启“就业之门”

    今年以来,安徽省宣城市人社局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贫政策,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内容,全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启一扇扇“就业之门”。岗位安置“稳岗稳心”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加大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特别是未就业贫困家...

  • 重庆綦江:开发2959个公益性岗位 贫困劳动力变身“工薪族”

    今年以来,綦江区人力社保局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过渡性托底帮扶作用,使得就业扶贫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1-8月,该区开发公益性岗位2959个,其中托底安置建卡贫困劳动力1821人,占比超61.54%,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据了解,綦江区人力社保局协调各部门积极开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