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两个脱贫攻坚重点市之一,临 沂市坚持“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村增收与户脱贫并重,实 现了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走 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按照山东省农 村现行扶贫标准,临沂市贫困发生率在 2018 年底已实现基本“归零”, 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45.1 万人。全市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有机融合,初步形成持续减贫态势。红色沂蒙正竖起一座无愧于历 史的“脱贫丰碑”。
戮力攻坚 打赢新时期“孟良崮战役”
截至 2015 年底,临沂市共有 44.2 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市贫困人口呈现地域分布广、老弱病残群体占比大、自主脱贫动力弱等特点。临沂市以“走在前列、带个好头”的责任担当,在蒙山沂水间打响了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
临沂市运用战时思维、战斗理念抓扶贫,实施了“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 16”推进计划。在机关层面,选派百名县级领导包镇、千名第一书记包村、万名机关干部包户;在社会层面,号召百家强企帮镇、千家电商帮村、万家志愿家庭帮户;在区域层面,把全市 16 个县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分片挂牌作战;在行业层面,由 16 个职能部门分别制定 16 个扶贫专项方案,分线协同攻坚,在全市掀起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潮。
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打头阵、男女老少齐上阵”,这一形成于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再次展现出强大威力。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深入镇村一线,走访贫困户,调研扶贫项目,排查整改问题,提高扶贫工作实效。选派 8275 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 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57118 名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活动,带动贫困群众摘穷帽、改面貌。
战役打响以来,临沂以不等不靠之志激发拼搏干劲。一方面,立足村增收,充实村级发展的“里子”。推广专项扶贫资金转股金、村级资源转股权、集体资产转红利“三转”模式,实施“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为村级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立足户脱贫,注重培树脱贫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2016 年以来,全市共有 28 名个人获得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表彰。其中,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成员平邑县刘加芹获评 2019 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 奋进奖,兰陵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喜荣获 2020 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 ——奋进奖。
产业先行 为脱困增收配备超强引擎
临沂市坚持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累计落实扶贫资金 56.9 亿元,发放小额信贷 82.8 亿元,逐步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产业项目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成为助力脱贫的有效依托。临沂市加强选建指导,重点推广了优势产业开发型、业态融合发展型等“七型”产业发展模式。2016 年以来,先后建设3245 个产业项目、276 个扶贫车间,带动了 48.9 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122 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4796人实现脱贫,辐射带动 9.8 万人通过就业、分红等方式实现不同程度增收,45 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扶贫村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建设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光伏扶贫电站 1745 个,累计收益 5.63 亿元,设立公益岗位吸纳 4.02 万贫困人口就业。
针对收益难保障或收益低的项目,临沂市从提高产业项目规范化建设水平入手,及时转化提升。全市对 2016 年以来所有项目档案及项目现场逐一核查,拉网式审查产业项目 2727 个,共整改问题20899 条。当地还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利益联结,通过劳动务工、生产 经营、资产收益、股权分红等方式,让产业收益真正惠及贫困人口。通过持续不断的助民增收,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 2016 年2566 元提高到 6913 元。为有效促进扶贫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循环利用、安全运行,临 沂市创新建立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承包户、收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镇政府的“四权分置”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对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核查登记,确保扶贫资产安全完整、管理到位、高效运转。2018 年 10 月,临沂市扶贫办以此创新做法,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质效过硬 让脱贫业绩经得起历史检验
“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是贯穿临沂脱贫攻坚工作的灵魂。为此,当地在持续保持“俯身弯腰头拱地、滚石上山拼全力”的奋斗姿态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健全完善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处理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问题。
为强化过程管控,临沂把全市 46 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乡镇作为市级巡察重点,实现专项巡察全覆盖。开展拉网式审计,对扶贫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疑点线索,及时反馈给相关县区,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未及时落实或被动应付的县区进行通报或约谈。建立脱贫攻坚考核体系,组织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专项评价等,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保障脱贫责任、政策和工作“三个落实”,全面提升扶贫工作质效。
2020 年 3 月以来,临沂市通过县区(开发区)自查评估、成员单位自查评估、产业扶贫资金项目专项自查评估和市级考核评估四个层面,对全部有贫困户的村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项目资金和即时帮扶人口,实施全覆盖评估,并持续跟进“回头看”督导,保障脱贫质量过硬,经得起各级检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交汇期,临沂市把机制创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邀请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临沂市脱贫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规划,构建多业融合、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同时,针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决策部署,选择 2 个试点县开展试点,探索农村相对贫困的标准范围、路径方法、体制机制,为全市面上推开趟出路子、提供示范。
临沂市还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脱贫攻坚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所取得的经验和所形成的人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治理结构资源等继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基础。另一方面,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补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