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广西宁明:抓实稳岗就业巩固脱贫成效

2020.12.10

“我2019年4月份到铭祥公司工作,这里离家很近,下班几分钟就可以回到家了,方便照顾小孩。”阮金玲是宁明县城中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宜景小区的一名脱贫户,现在广西宁明县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工作,每月平均收入3000多元。

“我们公司一共有二十几个贫困户在车间上班,而且我们还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培训。”广西宁明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行政专员吴林相说。

图为宁明县贫困劳动力在广西宁明县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 陆秀明 摄

今年以来,宁明县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坚持把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对外劳务协作、落实补贴政策、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强化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力促贫困群众稳岗就业增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不断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全县13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基础信息化、服务机制协同化、服务行为专业化,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基础;及时将收集到的企业用工信息印制成海报、宣传单下发至乡镇、社区(村屯),并组织人员开展进社区入户送信息、送岗位活动;创建“宁明县劳务信息服务平台”“宁明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为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让贫困人口“看单点菜”,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创业服务。

加大力度强化对外劳务合作。结合粤桂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积极开展新会-宁明两地劳务协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共享和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协作,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招聘活动,以“点对点”直通车为园区企业、扶贫车间、赴粤务工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免费输送工作。2016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招聘活动20多次,提供岗位30000多个,促进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193人次;全县通过“点对点”包车、专车等方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到企业参观和应聘129车次,解决企业用工192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7人。

积极落实补贴政策。积极筹措广东财政帮扶资金500万元,对在疫情期间前往广东等外省务工或在本地就业扶贫车间、企业稳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稳岗、交通补贴。2020年,全县发放稳岗补贴466.2万元,惠及9719人;发放交通补贴124.12万元,惠及6207人。

大力开发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围绕民生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目标,大力开发村务协管、保洁等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无转移就业意向、急需岗位托底安置的困难群众上岗就业,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20年,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86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86人;开发临时扶贫公益性岗位621个,安置贫困劳动力621人;开发非固定公益性岗位456个,安置贫困劳动力456人。

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抓住边合区和爱店口岸加工区建设发展机遇,吸引资金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加工车间,动员贫困户就近就业。同时,积极落实土地、资金、税收、培训等扶持政策,多方面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扶持。2016年以来,通过评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62家,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89人次;划拨一次性带动就业补奖补13.85万元。

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帮扶就业精准性。积极开展就业培训需求调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实名制培训需求台账,实施动态管理,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企业订单+岗位技能”“外出务工+就业技能”等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培训,不断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增收。2016年以来,共举办93期次扶贫攻坚就业技能培训班,受训人数40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78人);举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技能培训8期,培训280人次,实现培训后就业251人;组织26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到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参加中期技能职业技能培训。(陆铁山 陆秀明)


  • 扶贫
  • 培训
  • 贫困
  • 劳动力
图为宁明县贫困劳动力在广西宁明县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 陆秀明 摄 今年以来,宁明县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坚持把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对外劳务协作、落实补贴政策、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强化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力促贫困群众稳岗就业增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不断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