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贵州:贫困人口如何有就业

2020.12.03

“年初疫情严重,到处封村封路,一直无法及时返岗就业,心里特别焦虑,毕竟家里有3个小孩、4个老人,全靠自己打工负担,生活压力很重。”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农村的陆海告诉记者。

跟陆海一样,今年贵州贫困山区还有不少返乡过年的贫困劳动力被疫情“闷”在家中,无法返岗,没有收入,陷入焦虑。

基层干部表示,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收入占到贫困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若有一个人无法就业会影响整个家庭脱贫,连带影响脱贫攻坚大局。

一年来,贵州省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畅通劳务输出渠道,使250多万名劳动群众及时返岗复工,有效抵御住疫情带来的脱贫压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

11月7日,贵州省赤水市金华街道沙湾社区,签约家庭医生入户开展健康扶贫       王长育摄/本刊

稳岗何惧山高路远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曾是贵州省9个未脱贫摘帽县之一,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常年在省外务工的劳动力达23万余人,今年初有12万余人返乡过年,疫情让绝大多数人陷入返岗困境。

转机发生在今年3月以后。随着全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地积极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纽带,开通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把贫困群众从西部山区送达东部沿海工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就在其中。

该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祖梅介绍,截至目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已累计与浙江、广东等地联合开通6趟返岗专列,向东部省份输出1万余名劳动力。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领导还带队组建稳就业专班,分赴威宁籍劳动力主要务工地签订稳就业劳务合作协议,保障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异地就业稳得住。“县里当时要求,千方百计让返乡群众返岗就业。”祖梅介绍,经过不断努力,当前全县10万余返乡劳动力已全部返岗。

不只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其隶属的毕节市也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疫情压力下保住了就业。记者从毕节市就业局获悉,毕节市与广州市通过点对点帮扶已组织毕节劳动力47批次6870人到广东省内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202人,还在春节期间促成返乡农民工返岗和新增外出87.34万人,占返乡劳动力的101.5%。

毕节市就业局就业服务科负责人张超说:“今年全市短时间能实现跨省助力群众返岗就业要归功于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是没有多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打下的良好基础,遇到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稳就业无论如何也难以有如此快速的反应。”

放眼整个贵州,苏州牵着铜仁、上海拉着遵义、杭州帮着黔东南……一幅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场景已经形成。

联手就地就近就业

家住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的何俊才此前一直在外务工,今年不愿再出远门的他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找到一份开货车的工作,专职运输农产品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家人,比起在外漂泊好很多。”他说。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是广州市与毕节市联手打造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载体,目前已吸引7家企业申报为备案基地,直接解决近200人就业,辐射带动物流运输、蔬果分拣等产业近4万人增收,间接带动蔬果种植、牲畜养殖、基地务工等近40万人就业。

除此之外,两地还联手让广州的企业到毕节投资办厂,帮助毕节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解决就业。仅2019年,广州就新增引进28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17.98亿元,带动21.86万贫困人口增收。

记者采访的织金县高原泉水务有限公司就是东莞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云贵高源有机食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其开发的水的童话世界项目已有效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高原泉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曼梨说,企业一期就投入8000万元用于开发年产5000万瓶瓶装水和300万袋袋装水,每年有40万元保底分红资金分到当地贫困户手中。

毕节市扶贫办主任颜岭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年初统计全市还有12.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六保”开展工作,重点保居民就业,既有效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劳务输出,又协同打造产业增加本地就业,同时积极盘活本地就业资源,让不愿出门、无法出门的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数据显示,今年毕节市已引导不愿外出务工的返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7.12万人。

对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毕节市还开发了10.5万个护路、护洁、护河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帮助他们就业。

颜岭说,增加本地就业岗位,不仅有效吸纳了劳动力返乡,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有效缓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储备了更多劳动力资源和人才。

职教一人 致富一家

9月28日,广东省与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系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雪松控股等广州的企业与贵州集中签约47个合作项目。雪松控股还与毕节四所高校合作开设21个“雪松班”,累计招收约800名学生,其中贫困生超过50%。

“雪松班”学生就学期间会享受雪松控股发放的奖助学金和多领域的技能培训以及去雪松旗下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集团提供的奖助学金基本能满足日常开销,自己读书也很安心。”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雪松班”学生晏美玲说,在这样的班级里上学,既能学习技术,还能拥有就业机会,以后走出校门也不担心找不到工作。

同样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共建冠名订单班,目前已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办3个“广州港班”,累计招收学生1087人,其中贫困学生565人。而广州港集团则捐赠了一批港口机械设备给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建实训室。

今年7月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还在广州为2017级“广州港班”34名毕业生举行了毕业典礼和入职仪式。这批来自毕节贫困家庭的34名毕业生,将成为广州港集团正式员工,完成从大山深处的贫困生到都市高级技工的转变,月工资可达6000余元。

雪松控股、广州港集团在毕节开展校企合作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贫困劳动力质量的一个缩影。记者在毕节市职教城了解到,目前已有15家广州市的大型企业与毕节市4家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张超说,深化校企合作和加强劳务培训,有助于提升贫困山区劳动力的技能和求职竞争力,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颜岭说,“职教一人,致富一家”,从长远来看,深化校企合作和劳务培训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贫困山区的人口压力变为人口红利。□


  • 贫困
  • 劳动力
  • 扶贫
  • 毕节市
  • 西部
记者从毕节市就业局获悉,毕节市与广州市通过点对点帮扶已组织毕节劳动力47批次6870人到广东省内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202人,还在春节期间促成返乡农民工返岗和新增外出87.34万人,占返乡劳动力的101.5%。 毕节市就业局就业服务科负责人张超说:“今年全市短时间能实现跨省助力群众返岗就业要归功于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是没有多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打下的良好基础,遇到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稳就业无论如何也难以有如此快速的反应。” 放眼整个贵州,苏州牵着铜仁、上海拉着遵义、杭州帮着黔东南……一幅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场景已经形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