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扶贫是解决贫困群众生计,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法宝。就业扶贫必须要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各方参与,才能最终实现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
把责任扛在肩上“靶向施策”解难题
在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主要领导牵头,9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9个责任组,对30个镇街采取分组包片帮扶框架下,合川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制定《2019-2020年就业和技能扶贫攻坚工作方案》,成立了就业帮扶组、技能培训组、政策落实组和综合督导组。动态掌握包片镇街贫困人口就业状况和就业及培训需求,针对性提供就业和技能帮扶,建立健全了工作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
落实包片对接帮扶责任制,各分管负责人担任包片责任领导,各科、室和中心为包片责任科室,到全区各镇街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工作督导,重点通过查看社保中心、行政村的贫困户个人档案、帮扶明白卡等扶贫资料,随机进行电话抽查,入户2—4户走访了解情况,针对发现问题,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办法和要求,不定期在贫困人员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调查数据库内,按10%随机抽取各镇街总贫困人员。
同时,采取入户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核查信息质量,将核查情况行文通报并作为就业扶贫考核重要依据,确保信息真实,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靶向施策”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形成条块结合、点面并重推进人力社保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创新“公共+市场”就业扶贫新机制
通过购买服务和落实扶持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扶贫,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会江人力、瞬立达人力、思博人力和阳阳劳务等机构,包片对口扶贫,对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持续开展岗位匹配等精细化就业帮扶。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由“职能部门统筹帮扶、镇街属地责任帮扶、社会中介机构包片帮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系列工作安排。解构来看似乎仍是政府统筹工作任务,市场主体受命执行的老路子。但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合川区大胆地扩大了市场主体在就业扶贫工作中的整体比重,增加了就业扶贫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真正让“市场”这股社会力量成为了就业扶贫之路上的第二条腿。简单来说,“公共+市场”的就业扶贫模式就是“一条扶贫路、两条大腿走,政府引路在先、市场主体随后,公共市场并联、战役战贫共赢”。
重庆新领域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是由市场主体构建,合川区人力社保局承办的创业创新大赛的获奖孵化企业,推出后就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解决了40名贫困大学生就业,促进隆兴镇800个困难户脱贫。该企业的成功,体现了“公共+市场”扶贫模式的优势,是从“输血”到“造血”的一次成功实践。
建立“就创超市”就业扶贫新模式
在全市率先试点建成重庆市首家就业创业服务超市,设置4个信息化招聘台位,全天候开展网络化培训,针对贫困户、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实登记、培训、代理、推介等服务功能,使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求职、政策咨询、获取创业服务像逛超市一样便利,实现就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打通贫困户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庙镇青苗村的建卡贫困户王才素,是就创超市联合三庙镇政府开办的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学员,7月1日,王才素家因电路老化突遭火灾,灾后房屋损毁严重,家电、家具基本全部烧毁,生活陷入困难。就创超市作为扶贫培训班主办单位,第一时间前往探望,及时送上米面粮油和慰问金等紧需物资,并承诺在培训结业后,积极为王才素推荐就业岗位,尽可能的给予更多力所能及的帮扶。王才素一家非常感谢,表示在就创超市、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帮扶慰问下,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后续的家园重建,并于近日培训考试合格。
截止目前,累计举办线上和线下招聘会60余场,求职登记人员3445人,免费成功推荐就业1824人;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座25场,建立免费创业工位10个,开展保育员、月嫂等职业技能培训服务800余人次。(重庆市合川区人力社保局 唐敖 卢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