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慈溪市人力社保局以“鱼渔双授”协同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对口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搭建三路扶贫快车道,全方位激活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资源,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加强帮扶地群众共赴小康的信心。目前,黔西南在慈稳定就业建档立卡人员576人,其中安龙166人,兴仁16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期,培训人数3038人;选派120名各行业领域的专技人才赴结对地区开展服务,其中帮扶期1个月以上专技人才64人。
以“送岗+创岗”铺就业扶贫路
一是精准摸排促就业。按精准对接、精准匹配的原则,积极发挥镇(街道)社会保障所、贵州商会、毕节商会等社会组织团体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筛选、实地走访企业、用工监测、企业联系人制度等渠道加大岗位信息调查收集力度。同时,借助镇镇结对机制加强劳务协作,由对口地结对镇进行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批量输送建档立卡人员来慈就业,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年龄、文化、技能水平的岗位,定期推送岗位2.5万个。
二是千里送岗引就业。组织市内龙头企业赴对口帮扶地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活动,通过送岗下乡、服务上门的贴心就业扶贫机制,为结对帮扶地区有意愿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提供多项选择,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共组织参加“春风送岗”专场招聘会等7场招聘会,提供岗位6292个,入场求职2万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447人。
三是量身定制帮就业。针对部分学历技能水平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输出意愿不强烈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组织我市爱心企业携带“爱心岗位”赴对口地举办“爱心岗位”双选会,将高薪优岗甚至不限学历不限技能的“爱心岗位”送进当地。企业代表与建档立卡人员进行面对面沟交流,通过双向沟通,提高招聘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爱心岗位”双选会共吸引两地入场求职近30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00余人,与慈溪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69人。
以“提技+培养”铺智力扶贫路
一是培训上门提技能。根据结对帮扶地区的生态环境、产业特色及农户需求,通过培训机构派教师、送设备、送教材进社区,为结对帮扶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个性化技能培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创业意识和技能水平。目前,已面向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食用菌种植、农艺技术、家畜养殖等多种实用技能培训61期,培训人数3038人,并通过电话回访、建立培训档案、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学员培训后就业创业情况,实行后续动态跟踪管理。
二是选派专家给支撑。充分发挥我市115技能人才智力优势,与教育、卫健、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开展支医、支教、支农活动,为两地提供人才培养、教育支持、医疗诊治、科技推广和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根据结对地区提出的专技人才挂职培训需求,积极牵头双向学习交流,按照专业匹配原则,妥善安排工作岗位,提供食宿生活保障,促进两地资源共享。截至目前,选派专技人才超过120名,其中杨贤江中学副校长黄百央被授予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荣誉称号;安排兴仁、安龙48名专技人才来慈开展为期6个月的交流培训。
三是定向培养储优生。对于受教育水平较好的“苗子”和在企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由企业对其朝技术岗和管理岗进行定向培养。通过安排资深员工传帮带以及选派交流学习等方式,着力培养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帮助其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营能力,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晋升管理层或返乡创业提供智力储备。截至目前,部分就职于卓力集团、光华实业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的建档立卡人员成为了技术部门重点培养的对象。
以“补贴+搭台”铺政策扶贫路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重实效。落实爱心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交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各项补贴,将对口地贫困人员纳入我市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并完善岗位补贴政策和职介补贴政策,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慈就业稳定性。同时,创新实施专技人才积分管理制度,对积极参与扶贫援助的115人才,将按照帮扶期限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并直接与年度考核等级挂钩,推动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扶贫大业。截至目前已发放爱心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招聘补贴等各项补贴166.07万元。
二是搭建协作平台促服务。建立完善与兴仁市、安龙县人力社保部门的对接机制,加强互访与沟通对接。充分发挥慈劳务协作工作站、基层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排摸核实黔西南州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慈就业情况,建立健全就业扶贫数据库,并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送等服务。举办“慈爱助黔 情满中秋”慰问座谈会,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在慈溪安心工作、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开展对接会7次,并签订劳务协作新协议;摸排在甬就业黔西南籍贫困劳动力657人,推送温馨提示、政策解读、岗位讯息等1万余条。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添动力。借国家扶贫日契机,组织慈爱助黔—人才支援接力誓师仪式,充分借助各方力量继续深挖扶贫典型,集中宣传16位支医、支教、支农人才的扶贫成果。同时,加强新闻媒体报道,通过大力宣传专技人才援黔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对口支援的浓厚氛围,并发动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对口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浙江新闻、宁波日报、宁波人社、甬派、慈溪日报等媒体上发布扶贫工作最新成果宣传报道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