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枸杞红了,宁夏的黄土绿了。
地处宁夏、内蒙古、甘肃交界地带的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知名的枸杞生产基地。万亩整齐有序的枸杞园在蓝天白云下铺开,漫山遍野的枸杞树上挂满娇艳欲滴的红枸杞。
7月初,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
庄园里人头攒动,三两成群的采摘工人正挎着篮子伸手采摘鲜枸杞。“你能想象这里曾是一片荒滩吗?”这个庄园的负责人高贵武对记者说。
看着记者的迟疑,他讲道,回想最早来这里开荒时的场景,环境艰苦,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车,没有任何生活设施。“2013年底建设时天寒地冻,没有基础设施,临时搭的3顶帐篷就是我们的家和办公室,冬天睡在帐篷里大风刮得呼呼响。大家没日没夜地抢工,为来年4月的种植做准备。”
从公务员队伍“下海”成为“生产队长”,再到庄园的董事长,脸晒得黑黝黝的高贵武常年扎根在田间地头。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宁人,他对枸杞有着浓厚的感情,“选择在这里种枸杞,就是想做纯正、安全、健康的生态原产地庄园枸杞,实现中宁枸杞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和情系家乡的那份情怀”,他道出了“初心”。
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2014年春天,荒芜的土地上种下了45万株枸杞苗,九成都活了下来。如今,这里已成为宁夏名列前茅的标准化庄园枸杞生产基地。
“为保存耕作层土壤,这里从建设初期就一改过去大幅度平田整地、高密度种植、粗放加工等传统枸杞生产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地形地貌”,高贵武告诉记者,庄园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保持枸杞树株距行距的标准统一,每亩地控制定值220棵树,既有利于机械耕作又保证充足的土壤面积和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记者随手摘下几粒枸杞鲜果细细品尝,口感香甜绵软。“中宁枸杞具有多糖含量高、吸湿率和铅含量低的特点,这也是中宁枸杞品质优良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说。
在生产基地,枸杞从采摘到清洁加工和产品制成全产业链,正在越来越多采用绿色、智能、环保的生产流程,这已经成为宁夏枸杞产业的缩影。
——全部使用太阳能和电能,保障枸杞生产加工和员工生活的能源供应。
——干净密封的环境中制干,经过智能化除杂、分级、色选,实现优化增值。
——药品级的洁净生产车间,旋风除尘、静电毛发分离、金属探测,紫外线杀菌,工人穿防尘服在电脑前操作,机器完成智能包装。
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模式,使这个生产基地在5年之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宁枸杞六大核心产区之一。“这里靠近红寺堡,是生态移民异地扶贫集中安置区。看起来不起眼的枸杞,却帮助当地很多人脱了贫。”高贵武给记者算了笔账,采摘期务工人员一年可挣一万多元,全年务工人员一年可挣4万多元,一个生产基地每年可为贫困群众创收近2000万元。
从沙土横陈的不毛之地,到连片万亩的枸杞种植基地,由于枸杞树耐盐碱,因此枸杞林不仅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还帮助当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庆林说,宁夏已有近60万人从事这一产业,拥有百万亩的枸杞种植面积。截至2018年底,枸杞年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130亿元,是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