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州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相关会议精神,落实“六个精准”、推进“七个一批”,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畜牧产业,推行庭院经济,激活产业扶贫“造血”动力,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
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增收。围绕“稳粮、优质瓜菜、特色作物、优质饲草、富硒”五大基地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2018年全市完成总播面积67.04万亩,其中高效经济作物42.21万亩(含瓜菜面积22.7万亩),饲草料6万亩。针对上户沟乡部分耕地质量差、残留地膜多、土壤板结等问题,开展残膜回收项目,全市回收残膜达9万亩,减少土壤白色污染,改良土壤质量,推进农业高效发展。截至目前,受益贫困户139户279人。利用当前中国农科院西部研究中心的盐碱改良技术进行土地盐碱改良,提高耕地质量。中国农科院西部研究中心已投入6万多元,在上户沟乡黄山中心村东槽子片区无偿盐碱改良土地1000亩。在贫困户相对集中区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其中贫困户相对集中的区域种植玉米及优质苜蓿等26200多亩,为发展畜牧业做好准备,119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业受益,人均增收800元。
拓宽发展空间,促进畜牧产业增效。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适度发展养殖业,借助科技之冬、农牧民夜校等培训平台,邀请牲畜养殖专家进行养殖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贫困户种养殖技能水平。下派养殖、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结对向贫困养殖户提供免费疫苗接种和养殖技术指导。通过提供牛冻精冷配、种羊引进等服务,改良畜牧良种率。发展畜牧养殖合作社,鼓励牧民入股畜牧养殖合作社,实现29户100人受益。强化种养结合,有效利用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粪便农家肥,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互补的优势,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降低种养殖生产附加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畜牧产业受益贫困户达125户、386人。
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产增收渠道。随着大部分牧民搬迁定居,针对闲置院落大,出行蔬菜购置不便等实际问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选派市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培训种植蔬菜技能,育肥菜地地力,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同时发挥经济发展村农业产业现代化设施设备优势,通过九运街镇六运中心村温室基地,早春培育辣子、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苗5万多株,免费发放蔬菜苗,受益牧民200余户,为牧民节省菜苗款2万多元。市林业局免费为贫困户提供1254棵葡萄苗、405棵苹果树苗、1万余榆树苗株,推进脱贫攻坚美丽庭院建设专项行动落实,满足了贫困牧民能出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减少了生活消费开支,富余蔬菜售卖增收,不断提高贫困人群生活质量。(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