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让专家智慧点亮脱贫致富路

2019.01.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近些年来,人社部门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动人才和智力扶贫,组织专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用专家智慧点亮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科技是杠杆,产业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当前,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和技术。人才资源短缺是贫困地区最大的短板,也是制约脱贫攻坚的最大瓶颈。很多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就在于人才缺乏导致经济难发展,经济越落后人才越匮乏,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扶贫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既要送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就会奔涌而出。

政策是促进人才扶贫的保障。发挥专家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要充分释放人才政策引领效应。通过专家服务、项目支持、培训提升、平台保障、结对帮扶、选拔表彰等措施,鼓励引导专家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带动信息、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等要素流向贫困地区。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贫困地区,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站上讲台手术台,通过实地交流、技术指导、决策咨询、联合攻关、专题培训等形式,充分发挥智力、技术和信息优势,支援贫困地区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转化一批技术成果,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优先在贫困地区遴选建设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支持贫困地区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留下一支不走的专家队伍。创新对口支援服务模式,推动专家资源和基层技术需求无缝对接,搭建“永不落幕”的服务平台,形成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知识报国、科技为民是广大专家的信念和追求。李保国35年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踏遍太行山区传技送智,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专家,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为广大专家树立了典范。要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鼓励专家与贫困地区长期密切合作,围绕贫困地区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使科研成果更加瞄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把脱贫一线当作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拓展延伸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以我所长、精准服务,为贫困地区造血赋能。

智慧花盛开,满庭芬芳来。贫困地区要创新人才理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联系,深化联姻合作,做好柔性引才引智这篇大文章,依托“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教授”长臂壮脑、借智登高。领导干部要用心用情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充分尊重信任专家,经常交心交流、关怀照顾,把专家当知己、当亲人,当挚友、当诤友,当好专家的“后勤部长”,为专家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广阔平台,提供良好服务,让专家智慧在脱贫一线生根开花、结出硕果。(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

  • 脱贫攻坚
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近些年来,人社部门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动人才和智力扶贫,组织专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用专家智慧点亮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科技是杠杆,产业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当前,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和技术。人才资源短缺是贫困地区最大的短板,也是制约脱贫攻坚的最大瓶颈。很多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就在于人才缺乏导致经济难发展,经济越落后人才越匮乏,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