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强化技能培训 打造脱贫路径——陕西省平利县技能培训“八个一”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2018.09.03

陕西省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脱贫攻坚核心战区,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中国绞股蓝原产地、西北名茶大县、全国新社区工厂首创地。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个镇,总人口23万,十二五末全县共有79个贫困村、18507户、44811人,贫困发生率22.4%,2017年底还有13147户31477人未脱贫,其中贫困劳动力13865人。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长期以来,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的影响,水源地保护和交通瓶颈的制约,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县域经济总量小,农民增收脱贫路子窄。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我们从2010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共搬迁28555户83307人,其中贫困人口59419人。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县委县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和生态保护县,平利县通过兴办社区工厂、强化技能培训、引导转移就业、扶持家庭创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做实做好就业扶贫。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新社区工厂扶贫模式2017年12月被国家改革办评为“全国十大改革创新案例”,指出“社区工厂对解决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搬得出留得住、脱贫攻坚可持续等问题的解决具有原始创新作用”。在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上被评为2017年十佳精准扶贫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在《政策指引》中全国推广;2018年3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肯定为“因地制宜推广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2018年5月29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设立“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在京启动,平利县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探索出符合秦巴山区就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在抓就业扶贫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还需面对贫困劳动力缺就业技能,发展愿望不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的问题,如何激发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是县委、县政府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平利县从强化技能培训入手,解决贫困户的致富能力,从消除贫困劳动力精神贫困着力,让贫困户于生“我要脱贫”共识,增“我能脱贫”自信,使贫困劳动力思想轻装上阵、充满发展激情、积极投身到转移就业、发展产业、创办家业的致富大潮之中,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增强原动力。

思想引导先行 力求志智双扶

一是思想先行。思想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先导,思想通,一通百通。把贫困劳动力的思想引导教育放在培训工作首位,首先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做好精神扶贫,摒弃贫困劳动力

“等、靠、要”思想,帮他们算收入对比帐和给他们解读就业扶贫政策,要让每个参加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明白脱贫致富要勤劳、要勤奋、要奋斗。二是在培训课程内容上坚持技能脱贫与精神扶贫紧密结合,实行“志、智”双扶,每期培训开设三天教育引导课,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教育、感恩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从思想引导让贫困劳动力脱胎换骨的改变。三是在培训过程中,把“我要学习技能、我要就业脱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培训班班训,每个培训学员都要熟记于心。从内在激发和生发贫困劳动力的学习动力。

贫困户潘世维,广佛镇秋河村人,2017年10月参加电商创业培训班后,成功注册了营业执照,开办了电商店铺。采用微信、微店、淘宝店铺多样化电商销售。主营鲜竹笋、干竹笋、腊肉、野生蜂蜜等。2018年4月26日从线上销售发展扩大到线下实体店铺销售,现月销售总额两万以上。成为一个培训后致富的一个典型代表。

1

培训精准实效  成就致富技能

为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一人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平利县从2017年开始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当年脱贫村在家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2018年培训未脱贫贫困劳动力2032人。为确保贫困劳动力培训后有业可就,有发展信心,有内生动力。平利县积极探索就业技能培训精准“八个一”模式。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部门(党支部)、一站(创培驿站)、一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一室(乡土人才工作室)、一团(技术指导团)、一地(村实训基地)、一社(就业单位:社区工厂、合作社)、一证(技能培训合格证),确保户户有技能,家家能脱贫。贫困户在培训后找到适合自己创业就业、发展产业的脱贫路子,有的扭转了消极人生观,开展积极生活,积极就业,变“我要当贫困户”为“我要劳动致富”,有的得到培训后续服务,将产业做大做强,一跃变成脱贫致富“明星”。

八仙镇松树庙村贫困户杨飞,先天右手残疾。学就了残疾照样能致富的电商销售技能,自己的微店和淘宝店铺,他用陕南小飞特产为自己的平台命名,主营新鲜竹笋、腊肉、野生绞股蓝、苦荞、魔芋等等。现月销售总额万余元。为残疾人致富的一个代表。

1

实操培训学艺 增强发展自信

平利县结合市场就业技能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和从事产业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贫困劳动力参训的积极性。主要依托社区工厂载体培训产业工人,依托产业发展培训实用技术,专业有缝纫、电子装接、毛绒玩具、手工艺品、园林修剪、修脚、养老护理员、特色小吃、手工茶制作、中草药种植、养殖类等专业。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进入合作社、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现场实操,培训贫困劳动力动手能力,有了技能,发展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

贫困户广佛镇东山寨村刘青青,2017年8月从平利县药妇沟社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电商培训班结业。2017年12月参加高级电商专题知识及电商扶贫高级班培训。在自己的村建立了村淘服务站,从事电商销售主营包谷糖、菊花茶、层层糖、腊肉等等,现月销售额万余元。成为一个远近知名的致富女青年。

1

政策落实入户 助推就业脱贫

平利县结合就业扶贫政策,引导贫困劳动力置办家业、选择就业、实现创业。截止7月底,共引导扶持327户自主创业,发放创业担保小额贷款745万元,培训未脱贫贫困劳动力人2032,其中就业928人、家庭创业137人、发展产业967人,为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从移民搬迁到新社区工厂就业,从强化技能培训,到志智双扶,从消除精神贫困,到激发内生动力,平利在就业扶贫上实现了由表及里,由促生到原生的深刻转化,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能致富”的目标。走出一条符合平利发展的就业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

1

1

2

1

1

1

2

  • 技能脱贫
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县委县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县和生态保护县,平利县通过兴办社区工厂、强化技能培训、引导转移就业、扶持家庭创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做实做好就业扶贫。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新社区工厂扶贫模式2017年12月被国家改革办评为“全国十大改革创新案例”,指出“社区工厂对解决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搬得出留得住、脱贫攻坚可持续等问题的解决具有原始创新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