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2020年实现小康的总体目标,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后面遇到的新困难和新挑战等着我们用新观念和新方式去解决。石台县各级领导干部、帮扶责任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好五招“擒拿手”,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中,确保如期达到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共赴小康。
“摸”清实情攻坚克难。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了解贫困户实情,才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判断。该县1861名帮扶干部多轮次深入贫困户家中,看居住环境,询问生产生活情况,综合了解致贫原因,分析发展前景,真实填好入户问卷调查表。该县按照动态调整的要求严格识别程序,符合要求的一律要纳入进来,对不符合的群众要清退,坚决杜绝优亲厚友、“两该两不该”现象,让每位群众都享受同等的“待遇”。对贫困户各种数据精准录入,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要对贫困户的各种数据在纸质上的登记与数据库中电脑录入相一致,无差错。只有摸清实际情况,贫困群众才能公正、公平享受相关政策,脱贫攻坚基础才能稳固。用摸清的实际情况,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谋”出奇招攻坚克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脱贫攻坚路上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新的难题和矛盾还会不断出现,很多可能是没有碰到过、没有预料到的,纵向比没有前车可鉴,但横向比有差距,该县正视差距,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以奇招制胜,使各项工作举措更具创新性、前沿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特别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上多动脑筋、打开思路,多取经,多总结,积极探索了“电商+扶贫”、“党建+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打造出“仙寓山品”、“秋浦河李白诗歌节”、“硒米”、“茶文化节”等品牌,促进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把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巩固和扩大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成果,扩宽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渠道,用“谋”出的奇招换取脱贫成果。
“培”育文化攻坚克难。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灵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尤为重要。石台县各级干部结合自身中心工作创建文化品牌,并以党建、扶贫文化为纽带,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群众内生干事创业活力。如文广新局打造文化品牌,开展书法培训、非物质遗产培训、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在攻坚克难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旅发委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创建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游玩,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传播旅游文化;教体局打造文化品牌,引导党员教师职工立足岗位培育桃李,推动山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用“培”育出的特色文化品牌为小康社会增添“彩绘”墙。
“帮”出实效攻坚克难。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脱贫攻坚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力量攻坚克难,把各种资源整合聚力到脱贫帮困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从中央到地方,脱贫攻坚一直是直播进行时,扶贫政策也一直在不断出台,这让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的帮扶工作相对来讲更容易一些。该县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汉往一处流,发挥工匠精神,扑下身子,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帮扶工作。不惧贫困群众的唠叨和烦躁、不惧山高坡陡,路远崎岖,以帮贫问苦为乐事,经常进村入户,深入贫困群众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真实情况,想方设法、尽其所能地用实打实、管用的招法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以脱贫攻坚为己任,在帮扶上下功夫,使长劲,常使劲,切切实实“帮”出成效。
“统”好全局攻坚克难。贫困群众享受的政策越来越多,生活是越来越好,“悬崖效应”愈发明显,边缘户、一般户的不满呼声日益强烈,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在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各项考核督查过程中发现,督查者都会询问一般户的满意度,而这个满意度始终达不到百分百,也影响着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石台县统筹考虑,总揽全局,结合实际情况,在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普惠性政策,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带来的“红利”,让一般户也成为扶贫“主角”,拿起台词,走上扶贫舞台,不再是“旁观者”身份,真正做到脱贫攻坚全员参与,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认同我们的扶贫事业,认可我们的扶贫成果。(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扶贫办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