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我已经给你们一家报名了,如果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搬迁机遇,以后在这穷山窝里再怎样起早贪黑,你们也脱不了贫的!”这是在贵州省黄平县史志办工作的笔者对兄嫂的家庭未来作出的断然决定。最近几天以来,黄平县40多名革家干部积极响应县委和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返回革家人聚居的重安镇枫香、塘都和望坝3个传统村落,动员家乡贫困户报名“挪穷窝”找出路。
如果说黄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话,那么重安镇则是该县贫困中的贫困之一。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枫香、塘都和望坝3个村既是全国革家人口最集中的村落,又是综合贫困发生率均在20%以上的大寨。为抢抓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扶持贫困户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决胜同步小康,黄平县将传统村落的扶贫搬迁工作列入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由于这些深居于山区里的贫困户信息闭塞,加上多数人听不懂汉语,因此党和政府在宣传和发动上很难将扶贫政策传懂贯通。针对这些实际,黄平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充分发挥革家干部的优势,从3月6日开始,组织40多名在县、乡(镇)两级机关的革家干部组成3个工作组,分别下到枫香、塘都和望坝村开展“回乡扶贫搬迁大动员”活动。这些干部运用土生土长的乡音和亲切的宣传和动员,使许多革家贫困户进一步了解了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开心结和顾虑,积极报名加入到扶贫搬迁行列中。
如枫香寨下二组贫困户廖风听了家族干部回来宣传后,高兴地说:“开始我们以为搬迁后,国家要收回田地和山林,现在才明白即使搬出后,我们还能回家料理田地。这样的搬迁政策我们拥护!”通过全体革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宣传和动员,重安镇枫香、塘都和望坝村仅在三天时间就有110余户贫困户向工作组报名要求搬迁,涉迁人口450余人。届时,这些贫困户在成为生态扶贫安置点的新市民后,政府不仅从就业上给予积极扶持,而且在生活、入学、就医等方面还有更多的保障。(廖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