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说,我知道,两年的磨炼让我顺利完成了整场的比赛,我有信心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知道,老师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今天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知道,现场的老师、教练都哭了。
“我镇定、自豪”
2017年10月14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我穿着和国旗上五星一样颜色的队服参加开幕式,现场看到五星红旗在看台上高高飘扬,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在内心深处高喊一声:世界技能大赛,我来了!
10月15日8点30分。战幕拉开,走进赛场,我镇定、自豪。比赛分五个模块进行,内容包含:设计、立裁、服装制板、服装制作和手工装饰。
面对每个模块中的未知元素我都从容面对,因为我们的训练难度远远高于比赛难度,每个模块教练给我的训练时间也要短于比赛时间,检验标准更要高于世赛标准,多样化、高强度训练的经验积累使我在比赛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面对突发事件也能够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10月18日10点30分,随着裁判长的哨声,历经18个小时,艰苦的比赛结束了。场内场外顿时欢呼声和掌声不断,比赛时的专注、自信、坚持、压力瞬间释放,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但那一刻,我看见场外专家教练们已经激动地抱在一起。我知道,两年的磨炼让我顺利完成了整场的比赛,我有信心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知道,老师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今天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知道,现场的老师、教练都哭了,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成功的泪水。
“很享受这个过程”
10月19日,比赛结果宣布,我以高出第二名8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金牌!那一刻激动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两年来的日日夜夜,辛苦努力终究没有白费!终于得以见证!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历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
世界技能大赛与国内的服装类比赛区别很大,涵盖了服装行业多个工种的考核内容,我需要独自完成一个团队的工作任务,从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到手工装饰设计师,这些岗位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涵盖在这18个小时、五个模块中,既要熟练掌握每个岗位的职业技能,不能有“短板”,还要力求做到最好,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五个模块每个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元素,给比赛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也意味着我需要准备大量的备战方案,仅仅制作模块连衣裙就需要准备72个款式,每种面料的特性,每种板型的变化,都要熟记于心。
在训练中,教练对我进行了“挖坑”式训练,缩短比赛时间、加大比赛难度、制造比赛意外对我来讲是“家常便饭”。正是这种“挖坑”式训练让我的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也锻炼了我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我能够在比赛“意外”来临时临危不惧。
通过集训的考验和世赛的洗礼,让我拥有了更加坚毅的意志、更加稳定的心态,让我拥有了冷静思考、迎难而上的信念,也给了我直面人生中每一个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我激动、我兴奋。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是对梦想的坚持,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学习服装专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成为一名“工匠”是我追求的梦想。
2013年,刚刚17岁的我,踏进了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第一次走进服装系的实训室,笨手笨脚使用缝纫机的那一幕让我至今难忘。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动手、喜欢画画的孩子,在有着44年历史,培养了许多知名设计师和工艺师的服装专业学习,实现了我的愿望、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这是我“工匠”梦开始的地方。
2015年,我19岁。我的学姐,当时刚满20岁的陈碧华代表中国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比赛并斩获铜牌。
我备受鼓舞,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认真训练,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一定要向学姐那样身披国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
2016年8月,我20岁。经过一年大赛班的学习和训练,我通过了北京市选拔赛和全国选拔赛,成功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
集训期间,教练更加注重工艺精细度、稳定性和动作规范性的训练,更加关注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行业规范的养成。
通过接受企业的实际任务进行实训锻炼,强化应变反应能力,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掌握甄别面料技巧、熟悉调整板型过程、锤炼工艺制作技能。
通过集训的打磨,增强了我的主动意识、沟通能力与技巧,规范了技术动作,以及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工具设备、交流对象等综合适应能力。
训练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训练时间里最少有8个小时都是站着,尽管很累,但是完全不觉得烦闷枯燥。
这是逐梦的过程,我享受这个过程。
做新时代“大国工匠”
我信心百倍,愈战愈勇。
在十进五、五进二、二进一的比赛中都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了实现“工匠”梦想最近的机会,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比赛。
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赢得了荣誉,实现了梦想。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我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感谢像家一样温暖的母校,感谢像家长一样的专家、教练和集训基地老师。是你们,培养了我敢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专业能力和精神品质。
我,实现了“工匠”梦想!
我,践行了“为祖国争光、为十九大献礼”的誓言!
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017年11月21日,我作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在中南海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总理还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在《工匠精神读本》上亲笔签名。
感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新时代!感谢世界技能大赛这个大舞台,让我实现了“工匠”梦想!
记得李克强总理接见我们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负不可替代的使命”。
我要牢记总理的教诲,继续苦练技能,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我坚信,在这个时代,技能一定能成就我未来精彩的人生!(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