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这座城市很亲切”

2018.03.12

“这座城市也挺大的,而且很亲切。”27岁的邹雨龙来自广西梧州,2017年6月从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地在湖北武汉光谷找到了一份材料工程师的工作。

邹雨龙在浙江杭州上完大学后,来到上海工作。两年后他辞职考研。他说,读研不仅让他明白了今后的职业道路怎么走,也使自己在哪儿发展、在哪儿定居的人生大方向更加清晰。

从2017年3月开始,邹雨龙加入毕业生春招大军中。在决定去武汉之前,他与父母商量过工作地点的问题。“父母一开始想让我留在上海。但上海房价居高不下,在这里买一套房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后来听说武汉有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到这里工作能够解决住房等问题,能很快安稳下来,父母就特别支持我来这里。”邹雨龙说。

7月,邹雨龙刚一入职,就搬进了光谷新区里的人才公寓。在约30平方米的房间内,热水器、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我最满意的是公寓免房租,而且物业费也只交一点。”邹雨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工资为6500元,日常开销很小,只有每天的通勤费和伙食费,约40元。“试用期一过,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能装进口袋里。”邹雨龙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对此邹雨龙深有感触。

“以前我们都觉得,在一线城市念书,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事,现在发现很多省会城市发展迅速。”邹雨龙说,他的同事既有外地高校毕业来武汉工作的,也有本地高校毕业后留在武汉的“新武汉人”。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些‘新一线’城市还有很多人才缺口。对我来说,与其留在一线城市看不到出路,不如在这里,做这座城市的新市民。”(赵泽众)

 

( 责编:lj )
  • 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