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背景
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门颁布的企业年金两个令,指明了企业年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2007年又颁布了《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文件,企业年金市场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不同年度、不同计划、不同组合的投资收益差异大、波动大,有的年份、有的时段甚至出现负收益的极端情况,影响了当期退休人员企业年金待遇支付。
尽管在制度层面,规定投资管理人要建立风险准备金,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部分作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合同终止时所管理投资组合的企业年金基金当期委托投资资产的投资亏损。但是,企业年金待遇支付是即时的、刚性的,届时遇到负收益或大大低于业绩基准的情况,风险准备金无法进行弥补。而且,职工退休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在投资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退休人员必然损失部分养老金。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实行财政兜底机制,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按照这个思路,为了保障职工权益,应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出现负值或达不到业绩基准等情况,企业有必要建立内部企业年金风险准备金管理机制,用于平抑投资收益波动,给当期职工退休予以支付补偿,起到以丰补歉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统筹解决中人补偿问题,用于冲抵统筹外项目支出。
建立和使用管理
——坚持民主原则。建立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切实履行民主程序,通过方案、制度或办法等形式,由企业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或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按会议程序核准后,经民主程序公示,作为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开会通过,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公共账户建立。建立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的关键是企业年金公共账户的建立和使用。在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方案、制度或办法审议通过后,由企业年金理事会或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发出指令建立公共账户。公共账户资金来源于企业年金归集暂存期间未分配利息、部分未归属权益、从企业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企业年金年度投资收益分配预留部分、公共账户资金运营收益等五个方面。建立公共账户有三种方案:一是对采取份额法记账方式管理的,在企业年金缴费时,在企业缴费中提取部分作为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二是对采取金额法记账方式管理的,在年度投资收益分配时预留一部分作为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三是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初期,在确定中人补偿方案时,预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相对而言,第一、二种方案较易实现,第三种方案受限较多,不仅受限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初期,而且受限于中人方案的批准方,是一次性资金,不能实现积累。
——公共账户使用。一是弥补企业年金年度基金亏损。如果年度投资发生亏损,则从公共账户资金进行补偿。二是平稳支付职工退休待遇。如果即期退休人员领取企业年金时,发生负收益情况,或低于业绩基准较多,则从公共账户资金中进行补偿。三是对中人补偿时,冲抵统筹外费用。
——公共账户运作。企业年金计划公共账户由托管人进行资金管理,账管人进行记账处理,投资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资金投向秉持安全稳健原则,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的运作应控制规模,确保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对企业年金内部风险准备金投资收益与所属企业年金计划运营实行整体考核。(作者单位: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