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贵州榕江:开启“走出去”“引进来” 就业扶贫新模式

2017.12.01

2017年以来,贵州省榕江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脱贫攻坚战略行动计划,坚持以全面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务实创新地开展了就业扶贫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探索出山区贫困县就业扶贫的新模式,促进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新实效。

搭建劳务输出“便民桥”,推动“走出去”

一是积极举办现场招聘会,畅通劳动者求职渠道。榕江县高度重视,根据“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抢抓杭州市桐庐县对口帮扶榕江机遇,联合桐庐县人社局共同举办了榕江县2017年“春风行动”暨杭州市桐庐县对口帮扶现场招聘会。现场有7家优秀企业参聘,行业涉及电子信息、酒店餐饮、手工工艺等多个领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316个。招聘会当天进场求职、咨询人数3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签订就业意向书373人。此外,1200多人通过网络平台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初步达就业成意向900余人。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加大协商力度,与杭州市桐庐县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完善了“桐庐—榕江”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搭建了长期劳务合作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全县就业扶贫劳务输出工作基础。同时,根据榕江·杭州桐庐劳务输出协作工作安排,组织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摸清劳动力底数、外出务工意愿,实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就业,认真做好“走出去”的文章。目前,全县3000余名干部已完成对19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情况调查,初步统计劳务输出就业意愿达15000人。

三是强化电商带动促进就业创业。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平台”实现大山里的群众和异地厂商、消费者直接对接,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真正解决偏僻农村“买难卖难问题”,让榕城山货、刺绣蜡染等民族手工精品“走出去”,鼓励能人创业和带动就业。目前,全县共成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0余家,带动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4800余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目标

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公共服务“连心桥”,加快“引进来”

一是加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依托榕江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修缮项目,将原县法院二楼改建设成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人力资源市场。总面积为233平方米,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面积为132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可同时容纳90人进行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市场面积为101平方米,可容纳30名求职人员同时等候招工。目前该项目已投入使用,切实做好农村返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提升。截止目前,先后举办种植、养殖、烹饪、美容等技能免费培训50多期,结业参加学员32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65%以上,同时让返乡贫困人口在发展产业脱贫中发挥优势,脱贫效果显著。

二是践行脱贫攻坚“大比武”,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空间。由县人社局牵头,联合县工业园区、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市监局、县文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在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共同举办了榕江县首届“创业带动就业,共建绿色榕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涉及传统农产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农副产品+互联网、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电商等当下热门商业模式,共有38家创业团队参赛。通过比赛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和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榕江当地再创业、再发展,努力在“引进来”上下足功夫。目前,16家获奖优秀创业团队,带动就业人数700余人,有力推动了就业扶贫工作开展。

强化电商带动,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认真将桐庐—榕江帮扶计划落细落小落实,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将桐庐优秀师资“引进来”。针对各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电商创业者60人举办培训班,参与培训学员均已实现再就业创业、再发展。通过培训有效提高电商创业者综合运营水平,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肖培海 袁仁雄)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今年以来,贵州省榕江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脱贫攻坚战略行动计划,坚持以全面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务实创新地开展了就业扶贫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探索出山区贫困县就业扶贫的新模式,促进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新实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