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吉人社函字〔2016〕31号)

2016.07.07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28号),进一步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借鉴部分省(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的有效作法,决定从今年开始,建立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人力资源(人才)市场职业供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岗位流失、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情况实施监测,建立比较完善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调控失业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监测内容

(一)人力资源(人才)市场职业供求监测。重点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给需求总量变化情况,分行业、经济类型、职业类别供求情况,岗位求人倍率变化情况。

(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监测。重点监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情况、就业意向、服务需求、实现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等情况。

(三)失业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和变化趋势。

(四)企业用工监测。重点监测企业招工人数和人员分类、招用技术工人、缺工等情况。

(五)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监测。重点监测城镇劳动力资源情况、就业失业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重点监测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省内跨地区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由分管副厅长任组长,省就业服务局、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厅失业保险处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各地要高度重视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参照省厅的做法,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指派一名分管局长负总责,相关单位和业务处(科)室参加。

(二)落实监测任务。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处室较多,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具体监测任务。省就业服务局牵头负责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并且组织实施新建立的企业用工、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个监测项目(省里将另行发文部署)。原有的人力资源(人才)市场职业供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三个监测项目责任单位(处室)和监测办法不变。

(三)夯实统计数据。各地要认真选择代表性强的用工企业、社区和行政村作为样本,精心安排部署监测工作任务,确保各项数据有来源、可追查,并对数据合理性进行认真审核,层层汇总填报,坚决杜绝漏报、瞒报、编造数据等现象发生。

(四)确保报告质量。各地要按季度对六个监测项目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对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变动幅度较大的监测数据,要深入分析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表、图并茂,有情况、有问题、有对策建议的高质量监测分析报告。每季后3日前,各县(市)将监测分析报告报市(州),每季后7日前,各市(州)将监测分析报告报省就业服务局。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厅失业保险处于每季后7日前,将所负责的监测项目分析报告提供给省就业服务局,省就业服务局据此形成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报有关领导。

联系人:董志 郭红路

联系电话:0431-88690829,88690830

传真:0431-88690830

邮箱:jilinjiance@sina.com

附件: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联系人名单(略)

    2016年3月15日

( 责编:lhj )
  • 就业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28号),进一步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借鉴部分省(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的有效作法,决定从今年开始,建立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人力资源(人才)市场职业供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岗位流失、城镇劳动力就业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情况实施监测,建立比较完善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调控失业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监测内容 (一)人力资源(人才)市场职业供求监测。重点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给需求总量变化情况,分行业、经济类型、职业类别供求情况,岗位求人倍率变化情况。 (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监测。重点监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情况、就业意向、服务需求、实现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等情况。 (三)失业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不同产业、不同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