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魔法:小葫芦的大变身!
柳编物件——小葫芦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就被视为招财纳福的吉祥之物。它嘴小肚大,形状如金,象征着广纳四方之财。
此外,葫芦作为藤蔓植物,“蔓”与“万”谐音,因此也寓意着“万代”,代表着家族的兴旺和世代的昌荣。今天就由我们沭兴工匠劳务品牌领军人才杨进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柳编的大变身。
准备材料:
首先,需要选择柔韧性强、粗细均匀的柳条。柳条经过晾晒、浸泡、去皮等处理,使其变得柔软易弯,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设计葫芦形状:
在编制前,要预先设计好葫芦的形状和大小。葫芦的形状一般上部较小,下部逐渐增大,整体呈流线型。可以根据需要,绘制出葫芦的草图,以便在编制过程中有所参照。
编制过程:
找五根柔软的柳条,将柳条的头对齐并用细线捆扎起来,并将柳条分开。
在底部的基础上,开始向上编织葫芦的主体部分。
采用拧编的技艺,将相邻的两根柳条按顺序依次交叉。
交叉编制后的柳条中间呈现出正方形状。
(用五根柳条编制小葫芦是最简单也是最好掌握的一种方式。)
当编出三个正方形作为底部之后,可将扎紧的柳条根部减掉,继续用拧编的方式将柳条向里收。
向里收时要注意捏紧柳条,同时动作可以稍微放慢。
通过拧编正方形的方法,搭配内收与外放,即可将柳条编制成小葫芦的形象。
编制葫芦顶端时,经过不断地内收,最终将五根柳条紧紧靠在一起,空出两根后编织打结。一个漂亮精致的小葫芦就完成啦 !
沭兴工匠劳务品牌始终聚力做大做强柳编工艺品产业,延长柳编全产业链,着力提高柳编文化产品附加值;深入发掘和保护柳编文化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着力打造临沭柳编城市名片,加强传统文化国际交流,提高临沭柳编国内国际知名度,成功创建“世界手工艺城市——柳编之都”;持续融合人文、历史、艺术等特色,让临沭柳编逐步成为临沭县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富民型产业,全产业链高度集中的外向型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