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品牌搜索
搜索
主办单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术支持单位: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79694号-10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6
小小柳条成“大器” ——临沭柳编
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临沭柳编”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三亩粮”;“学会柳编这一行, 三到五年盖楼房”。临沭县“柳庄村”村民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囤、斗、升、箢子、簸箕等生产和生活用品,经过代代相传,成为了鲁南苏北、淮河流域、沂沭河流域传统技法编织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临沭柳编”发展迅猛,从原始的民间小作坊演变成颇具规模的地方支柱产业,形成了“家家种柳、人人编筐,春夏秋冬,四季不闲”的生活场景。
668a0bf80c2a410dafb29c2304bbbfe6.png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将传统杞柳编织与现代工艺进行结合大力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弹性工作模式带动了周边杞柳种植手工编织等产业有效提高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和业余收入水平。
e9322c710e1e49b3b932040bea09993b.png
为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临沭县常林劳务合作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柳编领域,通过吸引非遗传承人带通周边劳动力,经过短短几年时间,依然发展成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柳编加工企业,成为县域新型特色龙头企业。按照立足本地发展实际、锻造特色劳务品牌的思路,挖掘传统老工艺,接轨国内国际市场,建立了柳条生产基地,培训了柳编专业人才,创新改进了传统工艺。
目前,临沭县常林劳务合作有公司已组织培训5期,参训人员500余人,培训出能独立工作的技工100余人,年产值2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