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被迫失业 重启职场 帮扶就业
案例介绍:
刘先生,34岁,本科学历,有着12年的有线通讯专业工作经历。由于拒绝公司不合理调动而被迫失业。失去工作后,社区劳动保障站通过邻里社工走访了解到刘先生的困境,主动对其提供帮助,使其成功实现再就业。该案例看似平淡,但却代表了基层平台近70%失业人员的相似经历,劳动保障站采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注重个体特性,将专业服务与个性疏导有机结合,成功助其再次走上就业岗位。
案例分析:
1. 公司因故调刘先生去无锡,刘先生因母亲病重,无法到外地工作而被迫失业。2.作为公司高管,专业能力和工作经历都具备,需重新开始,从底层做起,心里落差比较大。3.身份的转变,给其带来的是一次思想观念和生存能力的挑战。
案例指导:
刘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2019年3月单位要将其外调,因母亲病重,事业与孝道不能两全,刘先生被迫失业。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一下子失去经济来源,由一位技术工程师变成了一名失业人员。生活的困境与情绪上的郁结,让刘先生的生活一下从安逸的小康水平跌到了为生计所迫的糟心之境,刘先生烦躁、苦闷,充满不平衡感,家庭矛盾也与日俱增。此时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工作人员走进了刘先生的生活,在其失业的当月即为其办理好失业保险的申领手续,从经济上暂缓了这个小家庭的窘迫。接下来如何帮助刘先生重新就业,工作人员针对他的专业特长、家庭现况及心里状态制订了一份专门的帮扶方案,首要的就是理顺心气。改变想法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保障站的同志们在两个月中先后4次上门对刘先生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的扮演好聆听者和劝慰者的角色,从过往的工作到家庭的琐碎,无话不谈,渐渐的刘先生从失业的不稳定情绪中慢慢缓解过来。2019年6月,刘先生母亲手术获得成功,更激发了刘先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通过多次交谈,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刘先生是通信专业的高材生。在多年的工作中,一直都是单位的骨干和技术工程师。因此,对于他而言,专业能力和工作经历都不是问题,再就业的最大障碍就是心里的落差和重头再来的决心。重头再来,从一线做起,从底层做起。对于这一点,社区工作人员与刘先生一起多次反复商讨,帮助其共同制作简历和个人工作经历的VCR。利用保障站的丰富资源,向相关行业的主要企业推销这块“金疙瘩”。
经过多轮的推销与面试,许多企业表示愿意接受这样一名员工,但是给予的职位与薪资待遇与刘先生的期许有一定的差异。面对这样的困惑,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其迈开第一步,先就业再择业,一步一步,从头再来。
2019年7月,在失业半年后,刘先生终于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工作辛苦,薪水不高,却给予这个小家庭一份温暖的保障。实现再就业后,社区劳动保障站也没有放松对刘先生的跟踪服务。在2019年7月至10月中,社区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定期与之会面,询问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其尽快度过与新单位、新同事的磨合期。
2019年11月,在公司的一次设备调试中,刘先生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没有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自行完成了对设备参数的设置,为公司节省了大笔费用。通过此事,新公司高层发现了刘先生过硬的技术本领,便提拔他为技术部新主管。经此一役,刘先生再次回复到以往的熟悉的岗位上。只不过这一次,已是物是人非,岁月蹉跎。正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改变择业观念,就一定能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江苏南通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濠西社区 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