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10--84661166(编辑部) 中国就业网首页
典型案例

与其仰望功成名就 不如趁早放手一搏 ——送给形影不离的“妈宝儿”和“宝妈们”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妈宝儿”这个词。所谓“妈宝儿”,就是以妈妈为中心,给人以“缺乏主见,没有自信”的印象。那么,他们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表现?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列举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

小吴,女,33岁,大专学历,无技能,一直与父母居住一起。小吴之前在工厂工作过,因离家较远选择辞职。她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她推荐一份工作。

在接待小吴的时候我们发现,小吴是带着妈妈来登记求职的。当问到小吴“叫什么名字、文化程度、应聘岗位、工作经验”等问题时,也全是吴妈妈在回答,就连最后留下联系方式时,吴妈妈也是直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了登记表上。还补充道:“有合适的工作先通知我,我看看我家孩子能不能胜任”。

依照吴妈妈提出的择业要求,是想给小吴找一份“离家近、朝九晚五、六日双休、工作强度不大”的工作。在求职登记整个过程中,小吴也只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如果找不到妈妈说的工作,我觉得离家近,也可以考虑一下哦,妈妈觉得呢?”。这句话表明,小吴有自己的想法,想尝试一下自主求职,但不敢迈出这一步,终究要遵从妈妈的旨意。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推荐过程中,我们先后为小吴推荐了收银员、物业管家、电话客服、销售员近5个工作岗位,但都被吴妈妈直接拦截了,理由是“小吴不能胜任”。

鉴于此,我们为“吴妈妈”和“小吴们”重点提供两点建议:

一是送给我们的“吴妈妈们”,建议能够与孩子做朋友,共同成长。要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感受。要多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做客观的抉择。实际上,“不就业”或“慢就业”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后果,简单看,“不就业”需要自行担负社会保险费用,否则不能享受医疗费用报销,退休时工龄不足,还要面临延迟退休等。进一步讲,对孩子的就业问题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也让孩子误认为,求职应聘是父母的事儿,成不成功和自己没关系,把责任倒推给他人,削弱和磨灭了担当的本能。

二是送给我们的“小吴们”,建议能够做自己的主人,与时俱进。要多与家庭成员沟通、探索不同岗位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职业与兴趣的联系等,也可以多征询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要多联络身边的就业服务专员,主动登记自己的联络方式,主动汇报自己的基本情况和择业意愿。获得可靠的就业资源和岗位信息后,做足应聘准备,多渠道了解单位和岗位全貌,尝试着自己做决定,并对自己的抉择负责任。同时,作为家庭的一员,要能够主动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团队做贡献,给家庭更有力的支撑,以此收获更加饱满的人生。(北京市顺义区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  寇蕊 鲁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