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10--84661166(编辑部) 中国就业网首页
典型案例

求职 or 辞职?要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送给“3040的宝妈们”

近期,我们的专家团接待了一类特殊的求职群体——“3040的宝妈们”。为了孩子,他们有过放弃、隐忍。该去求职?还是辞职?他们徘徊不定。那么,如何去寻求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呢?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的主人公是小夏。小夏39岁,高中学历,一直在某私营企业做文员。家里有一个正读初一的女儿。因所在单位的人员构成特点,同事大都是老板的亲属。日常工作中,小夏总感觉其他同事都在排挤她,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受不完的气,一天工作下来身心疲惫,回到家中,更是与处于叛逆期的女儿吵架不止。一度想要辞职。经细致沟通,小夏想换一份朝九晚五,且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

案例二的主人公是小鲁。小鲁33岁,本科学历,会计专业,因孩子刚读二年级,且眼部有残疾,上下学需要接送和照顾,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在为其解读失业补贴申领政策时,小鲁表示,自己有就业意愿,但因照看孩子,只考虑正常上下班,周末有双休的工作。

这两个案例的主人公,前者是“有工作想换工作”,后者是“没工作想找工作”,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较为年轻的宝妈,自身都具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也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择业要求较为严苛。

在此,职业指导老师提出以下建议:建议小夏们,综合考量“辞职”的必要性。一是平衡利弊得失。可以尝试利用小工具“平衡单”,比对“留下”和“离开”的理由。目前来看,留下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方面是现有岗位与自身现有学历、能力较为契合,另一方面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撑日常的生活开销。选择离开的理由实际上就只有一个,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导致母女关系的紧张。留下的理由多于离开。反过来,若离开的理由多于留下,则需要主动采集岗位信息,做好求职应聘的准备,还要有“跳空槽”的心理准备。二是营造较为舒心的环境氛围。将现有的岗位,包括正处于叛逆期的女儿,视为提升和修炼自己的平台,而不是一味的隐忍或逃避。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同事、与家人交流破冰的方法和艺术,克服暂时的问题和困难,尝试去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氛围,缓解母女矛盾。

对于小鲁们,重点是要改变求职思路。鉴于照看孩子的需要,一段时间内,只能从事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建议小鲁们,不要将求职目标禁锢在传统“按时上下班”的单位或岗位上,倒是可以尝试灵活就业。比如,结合自身专业,选择兼职会计或保险业务员等无需坐班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选择“淘宝客服”类岗位;或是参加创业培训,尝试经营一家自己的网店。在这里,还需要提醒我们的小鲁们,尽可能通过官方网站平台获取岗位信息,掌握辨识灵活就业类岗位是否合法合规的方法,谨防求职陷阱。

总之,我们希望新一代的宝妈们,能够着眼长远,不因眼前的困难扰乱工作和生活的脚步,主动适应环境,理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孩子的典范。同时,我们也呼吁用人单位,能够给予我们的宝妈们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多设立一些灵活就业的岗位,给予宝妈们更多地人文关怀,缓解她们内心的焦虑与顾虑,帮助他们渡过缓冲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顺义区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  寇蕊 王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