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多数求职者的择业梦想。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当初选择留在城市发达地区打拼锻炼的年轻人,逐步迈入结婚生子的行列,慢慢将对工作的100%投入,转移出一部分给到了家庭。尤其是对于那些每天需要花费3至6个小时在上下班路上的“通勤族”们,又该如何抉择?从区外就业顺利转岗,实现区内就近就地就业呢?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第一位主人公是“新手妈妈”小王。小王30岁,家住顺义,影视编导专业,自本科毕业后就选择留在距离毕业院校不远的央视某下属企业从事影视编辑制作工作。她每天通勤4小时,是一位哺乳期妈妈。孩子的出生,使她疲于奔波,迫切想换份离家近点的工作,方便陪伴孩子。可就居住地顺义来看,影视编辑制作的岗位少之又少,坚持与专业和从业经历完全对口,就业难度加大。若选择放弃专业对口,考取行政事业单位方向的稳定工作,又要重新开始学习、复习、考试,对于一个每天通勤4小时的新手妈妈来说,确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数次沟通后,职业指导老师结合小王的实际,双管齐下。一是为其推荐了辖区两家私营企业的“新媒体编辑”和“报社记者”的岗位。小王比照着自己目前就职的公司,总感觉在公司规模、福利待遇、专业对口性等方面差强人意。二是为其推荐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有人口管理员”、“社区工作者”等基层岗位,并鼓励其要不断通过考试、面试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提高录取机会。小王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第二位主人公是“转岗达人”小吴。小吴28岁,播音主持专业,本科毕业,家住顺义。目前就职于驱车10分钟即达的某民营企业集团,负责培训管理工作。作为曾经的“通勤族”,小吴每天都是在分秒必争的状态,5:30起床,6:00坐车,高速路上一切正常的话,8:30到达公司,这样的生活重复了5年,令小吴深感厌倦。幸运的是,他提前谋划了自己的未来。在长途跋涉的5年里,从毕业开始在市里做二手房买卖,因有播音主持特长,又有房地产工作基础,再转岗到商业地产培训岗位……综合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转岗目标也不断清晰,最终凭借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兴趣特长,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梦想。
这两个案例的主人公,都是毕业后自愿选择大城市就业的“通勤族”,也都经历了数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但结果截然不同。前者安于当下,孤注一掷于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无形中削弱了克服困难和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勇气,陷入被动状态。后者未雨绸缪,兼顾每一个岗位要求和自身的职业理想,着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华丽转身。
在此指导老师为我们的“通勤族”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了解真实的自己。多问问自己,“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仅仅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还是无法割舍家庭?无法割舍安逸的生活?立足当下,预见未来,尽早谋划和确立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二是培养“跨界”就业的能力。这里的“跨界”指的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或结合择业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或结合个人及家庭目标的需要……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岗位见习、职业能力(技能)培训、学历深造等,提高自己在多个行业、领域的能力和经验,提早入手,以不变应万变,不断提升收入来源和生活品质。三是确保职业信息的对称性。全面客观的就业资讯,才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理性的抉择,更科学的调整职业目标和规划。我们不妨培树一种习惯和意识,无论就业与否,定期浏览一下官方就业平台发布的“就业景气指数”、关注大型招聘会上热招的工种、各行业岗位的薪酬指导价位等等,还可以将其作为好友聚会的话题,一起分享“最紧俏的职业”、“最吃香的证书”,以及每项“职业背后的酸甜苦辣咸”,帮助我们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总之,我们充分尊重和赞同每一位青年朋友们具有“出去闯一闯”的想法,同时,也希望和支持身边的青年朋友们,能够面向未来,活好当下,珍惜、利用好市区工作的资源和机会,不断历练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底气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顺义区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 寇蕊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