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访者背景信息
小陈,男,24岁,本科,大四即将毕业(2020年6月),化学专业,已考研,但没有考好。
咨询的问题:
想继续考研又想就业,还考虑过创业,不知道怎么办?
二、 案件来源背景
2020年2月中旬至3月初,四川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开展“点亮生涯”行动,组织“互联网+职业指导”线上公益活动。活动期间来访者寻求咨询。
三、 咨询前的思考
咨询思路:从来访者来访者面临大四毕业,面临考研、就业和创业多种可能,到底怎么选择。需要帮助他首先判断是否适合创业,然后再探索考研和就业的问题,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带领他自己思考做出决策。
咨询方式:鉴于是线上咨询,我采取电话、微信语音、文字交流和工具导入等方式。
四、 咨询过程简述
(一)探索创业问题。说到创业,首先要看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为此,我让来访者做了《经营企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或物质条件》的问答测评。测评结果:其中的专业能力、决策能力、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主要选项他没有得分,而且还没有明确的创业项目。我据此给来访者分析:创业应当具备的资源、能力和条件他多数不具备。并告诉他,从创业角度来看,没有一个可行的项目和相应的资源、能力和条件盲目行动是不科学的,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如果确实很有创业激情,在具备创业综合条件的情况下,先参加创业培训班,学会怎样选择项目、怎样考察市场以及市场营销和计算利润等创业知识,再周密筹划。听了我的一番话,来访者说:我现清楚了,目前,我不适合创业,现在不考虑创业问题啦。
(二)关于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
考研还是就业?需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帮助他认清自己,我当即安排他做了两个测评:霍兰德兴趣测试,代码为IRS;MBTI人格测试。代码为ISFP;。他本人表示测试结果与本人的吻合度为80—90%,从测评的情况看他的研究型特征很明显
同时结合他所学的化学专业以及在学习期间参与项目的研究和试验的情况进行分析,他惊喜的发现自己,在化学研究方面兴趣浓、学习起来感觉轻松,而且很开心。在大学里积极参与项目的研究,撰写试验报告,已经有试验成果。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说,老师过去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应该向科研领域努力。我给他分析:要做科研工作,进入科研单位,有高学历才有优势。他欣然接受我的观点,于是,他决定继续考研,然后读博,不急于就业。为了更科学的决策,我给他导入了《决策平衡单》,根据决策平衡单,他更坚定了自己继续考研的选择 。
五、 来访者反馈
来访者做了一个如下的正式反馈:
非常感谢胡老师为我进行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在听了您的分析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我主要有几点感受:
1. 让我的目标更加明确
刚开始咨询时,对于自己想要问的什么问题,其实内心还没有什么想法,自我感觉挺迷茫的,随着和胡老师交流和沟通,逐渐打开了内心的大门,对于最初填写的那四个问题,分别做了解答,非常有帮助。在老师与我沟通交流过程中,老师发现我自身对于个人未来发展还存在迷茫,在征求双方同意后,分别做了三项测试,帮我分析了测试结果,在分析的时候自我感觉老师说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许多事情都能够很好的吻合,我在考研和就业两个方面纠结,这时老师提供了一项关于决策的一张表,确实可以很好的帮助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最终我确定下来是要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学历水平,我比较喜欢科研方面的工作,但是学历没达到一定的层次,工作也就无法找到较好的关于科研类的工作,如若20年考研未一战成功,我将继续奋战,争取往上爬,去了解自己想要探索的科研领域,短期内不考虑创业的问题。。
2. 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在进行交流前,我对于自己究竟毕业了想干什么,向往哪个方面发展等问题,我都处在迷茫的状态,老师在原本咨询的时间上延长了一个多小时,帮我做了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试,从中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想的,真正的去了解自己,以前我都想过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始终没有答案,我也曾经询问过同学或学校老师,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也没有得出答案。经过胡老师的帮助和深入了解,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包括就业和创业)。
六、 咨询的启示
对有多种想法的来访者,帮助他们认知自我是最重要的。该来访者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盲目创业,那么可能会失去最关键的知识提升时期,甚至会埋没他在科研方便的才能,还有可能创业失败。由此,也想到生涯教育与生涯咨询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咨询不仅是启发他们做决定,还要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作者:胡珍剑, 四川“互联网+职业指导”专家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