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式面试防不胜防,到底有没有应对招术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列:
情境1:
小丁虽然专业是计算机管理,但他酷爱体育,尤其是篮球。曾是系篮球队长。转眼临近毕业,他想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久,就有一家知名企业邀其参加网络管理员的面试。现场的气氛相当和洽,面试官象拉家常一样随意攀谈,让小丁如沐春风,绷紧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在问到学校中最喜欢哪门课程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体育”。不料面试官接着问体育对做好这份工作有哪些帮助,完全没有准备的小丁一下子僵住了。情急生智之下,脱口而出“打篮球可以锻炼我的团队协作能力”。面试官当场呵呵笑起来,并摇了摇头。仿佛在说,这也太假了吧。小丁更感手足无措。接着东拉西扯,牵强附会,结果不知所云。自此形势急转直下,面试也没能通过。
情境2:
小云在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简历寄出去后面试机会也很多。一次,有位面试官突然问她:“看你的简历,应该不少公司找你吧?”
“是啊,最近每周都能接到面试通知,忙死了。”
“哦?有哪些企业,能说说吗?”
“……(为了显示自己优秀,小云特地拣好的企业说)”
“都是些大企业呀,如果它们和我们同时要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听到此问,小云顿时愣了。是啊,那些企业都比这家好,这家其实就是个备胎。可我能实话实说吗?
专家建议:
面试中,陷阱式问题对缺少经验的应届生而言往往防不胜防。老练的面试官往往会先问一些与面试无关的问题,让求职者放松下来,然后悄悄布下陷阱。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想法。尤其是求职者发现中招时,往往方寸大乱,最容易暴露本来面目。
小丁遇到的陷阱题,面试官故意将一个问题拆成两个。因此在面试时,不必心直口快,求职者应尽量围绕岗位要求来交流。如果不慎中招,也不必惊慌,“对不起,刚才我没理解您的意思,体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在校期间我最喜欢的专业课程其实是……”
小云遇到的陷阱题,无论简单回答“是”或“不是”,都难令面试官完全满意。回答“是”,企业会依据已面试的公司,评估小丁最终选择他们的概率,对她无疑是不利的;回答“不是”,则害怕企业认为她不够优秀,同样不利。在回答这类陷阱式问题时不妨打一下“太极”。比如:“也许我确实能够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但贵公司的发展前景才是我最看重的,而且我觉得珍惜现有的才最重要,您觉得呢(将问题还给对方,顺便观察对方是否经验丰富的面试官)”。类似小云遇到的问题,还有“你和以前同事/同学相处好吗?经常联系吗”,“以前公司的资料可以拿过来(或客户可以拉过来)吗”,“你觉得以前的领导对你公平吗”等等。回答时,切忌将交谈变成诉苦,尤其忌言从前单位/学校或同事/同学的过错。面试官非但不会同情,反而会敬而远之,甚至对应聘者的人品产生怀疑。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面试陷阱题也较为常见:
第一类是将求职者设定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通过简历,我们发现你的专业功底很扎实,经历也很丰富,这里正好有个‘Case’,请发表一下看法吧”。在侃侃而谈之前,建议先谦虚一下:“谈不上特别丰富,我们可以共同探讨”,给自己留个余地。
第二类则有个很明显的标识:希望(或“喜欢”)。例如“你希望/喜欢有怎样的领导”,“你希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你希望多少薪酬”等。请注意,领导、环境、薪酬都不是由你决定的。缺乏经验的求职者常会将此陷阱误会成畅所欲言的机会。面对这类问题,最重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因为企业尊重的态度而飘飘欲仙。“我认为领导不是我能选择的,我能做的只是调整自己适应领导,发挥组织的最大效率。以前我有个领导……(举例)”;“我希望能在不时会有挑战的环境下工作,因为有挑战,才有提高。不过日常工作中,每个同事的环境和机会都一样,要想脱颖而出,还是要靠自己主动寻找挑战,比如主动帮助同事,主动学习……”;“我相信象贵单位如此正规的企业一定有自己完善的薪酬体系,不知您能否为我介绍一下(将皮球踢回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