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参加的某著名IT企业客服岗位面试,就采取了集体面试的形式。面试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完,面试官会问每位求职者:你认为谁介绍得好,谁不好?你和好的那个比,你好还是他好?第二环节,无领导小组讨论。随意挑选一个议题,请大家讨论。讨论结束后,面试官问我,刚刚讨论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分歧?你们组你觉得哪个不积极哪个积极?你觉得你跟你旁边这位比谁好?让我很想不通的是,自己回答得中规中矩,竟然落选。而在集体面试中表现自信和语言流畅程度都不如我的人反倒通过了。
专家建议:
集体面试一般出现在初试环节。多采取“多对多”形式。即由一位以上的面试官,同时出席对多位应聘者的考察。很多大中型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常常采用这种面试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往其他岗位延伸,例如销售、客服、管理者等等。
企业为何采取集体面试的形式?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便于比较。让应聘者同台竞技,很容易就看出各自的差异。同时,综合多位面试官的结论,对应聘者产生较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面试中的“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以及个别面试官主观臆断造成的偏差。二是便于观察。集体面试常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通过大量的互动,观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与岗位匹配各项特质与能力,而应聘者却无法观察面试官的反应。这也是就是所谓的“暗室效应”。避免传统面试时,应聘者易受面试官无意的暗示影响,而做出讨好性行为。三是提高效率。一次性筛选大批的应聘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还能邀请业务部门、公司领导等同时出席,条件特别突出者,当场就能拍板录用,提高了招聘效率。
关于小李同学面试失败的原因,还得从客服的岗位要求说起。一般而言,客服的主要工作是接听客户服务电话,受理和回复客户咨询、查询、投诉、建议以及其它客户服务工作,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和客户的沟通工作。我们知道,高效沟通的首要因素不是“说”,而是“听”。只有会倾听,才能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了解了客服工作的岗位要求,再看集体面试,主考官提问的目的就昭然若揭。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集体讨论环节,企业关心的并非你表现得有多突出,而是别人说话时你听了多少?比如“听了刚才对方的介绍,我觉得他主要想表达的竞聘优势有……他通过……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而客服有……要求,我想,如果他能在……方面能用一些实例来阐述的话,效果会更好。而我是……阐述的,针对客服最重要的倾听和沟通能力要求,我采用了……的方法,更为有理有据……”不但说明别人说话时在认真倾听,还显示了你的客服工作经验,语气缓和的同时又具说服力。可惜的是,小李同学面试中将关注点集中在精神状态和语言技巧上,实在有些本末倒置。面试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集体面试,最重要的仍是“吃透”招聘广告,把握好将要扮演的职场角色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集体面试值得一提。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结构性面试,多位主考官面试一位应聘者。在说话的同时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但不要只盯着一位面试官,因为决定录用的面试官是谁并不确定,而且往往不是中间那位。二是某些企业在初试时可能会让人事助理负责,采取一对多的形式。此时切忌因为对方缺乏职场经验,甚至是实习生而掉以轻心。曾有一次,主持面试的人事助理突然卡壳,现场陷入尴尬。此时一位应聘者站起来说:“对不起,刚才自我介绍时有一些话没来得及讲,我还想自夸一下,不知是否允许?”气氛顿时缓和。面试结束后,这位助理紧紧握住那位应聘者的手,感激得说不出话来,而这位应聘者也获得了全场最高分,顺利通过了面试。(孙炯 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