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迁经贸高职沭派盆景产学研团队在袁堂初同志的带领下,走进新河镇中心小学开展非遗启蒙实践活动,以沭派盆景非遗技艺为核心,以师生共创的五色石榴手工作品为载体,搭建 “文化传承 + 教育创新 + 产业赋能” 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践体系,让千年非遗技艺在少年儿童手中绽放新彩,为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与世界文明对话注入童趣活力。
深耕非遗传承:从国家标准到童梦课堂
从参与制定盆景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到培育沭派盆景工匠省级劳务品牌,宿迁经贸高职依托王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宿迁市职业学校沭派盆景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团队将非遗技法引入适合儿童认知的手工实践课程。此次活动以 “五色石榴” 为文化符号 —— 这一融合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的意象,既承载着沭水河畔千年丝路的 “和合共生” 智慧,又象征着 “五十六民族团结共生”“五大洲协同发展” 的全球愿景。团队通过扭扭棒手工创作、丝路故事讲解等儿童友好形式,将盆景技艺中 “一木一世界” 的东方哲学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立体体验,让孩子们在 “玩中学” 中开展非遗启蒙,让文化基因在童蒙指尖苏醒,在寓创于乐中种下本土文化认同的种子。
三维架构赋能:历史、实践与全球视野的对话
活动构建 “历史文脉回溯 — 手工实践体验 — 全球视野对话” 的三维教育架构:首先通过图文展板与互动讲解,带领学生回溯沭派盆景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的千年脉络,感受 “北雄南秀、刚柔并济” 的艺术特色;继而以 “五色石榴” 扭扭棒手工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塑形、配色、组合中理解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创作理念;最后通过 “小小外交家” 分享环节,鼓励孩子们结合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作品讲述中国故事,让非遗启蒙成为连接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从指尖传承到价值引领:打造 “活态文化课堂”
在课堂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 “五色石榴” 不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团队负责人表示,沭派盆景技艺的传承不仅是技法的延续,更要传递 “和合共生” 的中国智慧。此次将非遗课程与小学教育结合,既是响应 “非遗进校园” 的国家号召,更是通过 “以小带大” 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团队还将依托沭派盆景工匠劳务品牌,推动 “非遗 + 产业” 资源转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次活动得到校方与家长的高度认可,参与的老师表示:“孩子们在制作石榴时,不仅学会了动手,更理解了‘团结’‘共生’的意义,这正是非遗教育的深层价值。” 随着 “五色石榴” 在孩子们指尖绽放,沭派盆景技艺正以崭新的姿态,从新挑河畔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阐释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中国方案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