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东风吹到涟水两岸,敢闯敢干的湘乡电力工程人闻讯而动,或牵头成立包工队或领军乡镇电力企业,分赴湖南省内乃至省外承接“农电改造”业务。这些老一辈的电力工程人带着自己队伍走出湘乡“打游击”,以帮带传,从事电力安装的人越来越多,为今天湖南省乃至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无法统计具体的人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湖南省还是国内,那时形成规模从事电力安装工程的地方仅有湘乡。
在当时,经济条件落后,施工设备简陋,带电作业人员操作工具单一,主要依靠竹子编制的吊篮实施高空作业,人员进入吊篮后,通过绝缘绳索将吊篮和作业工器具传送到指定地点。带电作业人员使用的绝缘杆大部分为胶质材料,环氧树脂类材料极为少见,操作起来笨重又不灵活。穿的是用蚕丝编织而成、袖口和周边都缠着一圈钢线的简易版均压服,穿在身上久了钢丝会扎伤皮肤,而且不透气。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变压器的线圈主要为铝线,损耗严重,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变电检修工作只是简单擦拭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以及更换变压器油。抄录变压器铭牌也只能踩着笨重的木凳。笨拙的检修使得变电站经常出现各类故障。这些都极大制约了供电稳定性。
上世纪七十年代带电作业人员携带绝缘工器具坐在吊篮内正在通过绝缘绳索向作业点靠近。
七十年代,电网建设处于长期滞后的状况,用电水平低下且严重不足,生产生活用电常常处于时供时断的非正常状态,覆盖面偏窄。为缓解供电紧张矛盾,保证用电需求,来自农村的民工队成为电力建设主力军,送变电公司配合指导民工队开展电力工作,乡镇企业局以1.76元/个工的价格派出民工做劳务。老一辈电力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把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奋力推进湘乡电力的起步建设,“电力湘军”在农民工肩扛手拉中启程,开始成为一种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湘乡电力人中传承。
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当时先进的钻孔桩工艺施工。
上世纪七十年代,输电线路组塔吊装靠人工推绞盘完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地锚吊立水泥杆塔。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绕线器
“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力施工队伍不断壮大,这群在外务工的“电力湘军”凭借日益积累的施工经验,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打出名声。湘乡电力施工人干活勤快、吃苦耐劳、技艺娴熟,很多企业都愿意雇用。当时,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电力湘军”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养出了一批肯钻研、能吃苦、技能强的技工、民工达100余人,为湘乡电力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随着技术的进步,带电作业人员已经不再借助吊篮和绝缘绳索到达作业地点,主要依靠绝缘硬梯,安全性大大提高,所使用的绝缘杆已全部采用环氧树脂类胶质材料,在操作灵活性上有了较大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空作业技工使用绝缘硬梯带电作业。
进入八十年代,“缺电用”已开始向“有电用”转变,电网建设的速度逐步加快,一批又一批电力人加入到湘乡电力建设队伍中,在他们的艰辛努力和不懈奋斗下,湘乡电网电压等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湘军”铁军逐步成长。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1983年,湘乡形成220千伏电网,1989年实现500千伏输电线路技术突破,湘乡电网从此进入了超高压行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配电线路作业场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输电检修人员在悬挂新瓷瓶。
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绝缘软梯在22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机油壶,用于各设备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镇企业改制,许多积累了“第一桶金”的致富带头人,开始拉队伍、办企业、闯市场,在他们的带领下,孵化和培育了不少电力企业。此后,借着全国电网建设的“东风”,每年有数万湘乡人在各地从事电力安装等业务。至此,“电力湘军”实现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嬗变。
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供电紧张矛盾逐步缓解,多家电力企业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市场化运作力度,火电、水电、风电项目蓬勃兴起、齐头并进,“电力湘军”开始追求更优质的供电服务。依照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和新投(融)资体制要求,大力兴建大型“坑口”、“路口”火电项目,“以大代小”改扩建老火电厂。综合开发水电,组建流域“母体”公司,实施湘江梯级、滚动开发,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水电项目,湘乡电力建设得到稳步发展。进入九十年代,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电力湘军”陆续承建多批风电项目。湘乡电力企业参与建设的南澳岛风电场是当今世界三大风电场之一,南澳岛系广东省第一大岛,位于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处,风能资源丰富,项目于1994年4月开工,分三期完成,共安装91台风力发电机,率先实现规模化风力、光伏互补发电,开创了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先河。
南澳岛风电场局部图
九十年代,“电力湘军”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大力创办企业,充分带动就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电场电网建设步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和高参数、高自动化的新阶段,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耸入云的铁塔待接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一代电力工人使用过的安全帽。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农村进行电网改造工程。
“壮大”
2000年——2010年
进入新世纪,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重要基建的电网建设如火如荼,“电力湘军”队伍也乘势越来越壮大,湘乡人所创办的电力企业在各地分布越来越广,成为电力建设的中坚力量。
“电力湘军”持续参与国家电网建设,为优化供电竭诚服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优质的电网保障,实现“有电用”到“电好用”的跨越。2000年度建成800千伏输电线路,电网步入特高压行列,2006年度实现“户户通电”,三湘大地从此告别无电历史。电力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向智能化、互联网化转型升级,电力遥测、遥信、遥控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日益完善。
带电作业越来越安全轻便,依靠绝缘软梯开展作业已初具规模,作业人员穿的均压服逐步改为由纯棉线编织而成,透气性能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观,袖口采用柔软的细铜丝编制,穿着相对舒适。
2002年带电作业人员开展高空作业。
湘乡人不仅敢闯敢拼,而且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敢担责、敢奉献。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前所未有的冰灾,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湘乡电力企业在接到电网公司的抢险救灾命令后,连夜组织5000余人的电力抢修队伍,参加抗冰救灾,面对冰冻严重、道路受阻、时间紧迫等多重严峻挑战,各驰援抢修队伍抵达灾区后,立即投入工作,及时采取融冰敲冰、降压运行、停运避险等措施,降低设备受损风险,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力湘军”精神,日夜奋战,保障灾区快速恢复供电,从此业界广泛传颂“电力湘军”铁军殊荣。
2008年,电力工人在覆冰铁塔上除冰作业。
随着“电力湘军”影响力日益增强,湘乡电力企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业务遍及全国,在各地设立了分公司和项目部,让农民工充分就业,培育产业,拓展税源。参与架线、变电站工程及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为国家能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伏发电项目
“出海”
2011年——2020年
历经40余年沧桑发展,湘乡电力产业逐步壮大,具备电力建设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达60多家,带动6万多名农民外出务工。
在湘乡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推进下,“电力湘军”开始抱团发展,与上下游产业形成“集团军”,电力工程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影响力、竞争力、贡献力充分提升。2020年,仅42家园区企业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多亿元,其中32家电力企业共计上缴税金3.25亿元。这些企业共带动近10万名湘乡农民工增收,年收入达20亿元以上,进一步擦亮“电力湘军”金字招牌。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非洲发展带来绝好契机,也为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商机。“电力湘军”紧随“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步伐,积极拓展海外电力工程业务,率领团队走出湖南、迈向全国、挺进海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能源建设升级换代立下了汗马功劳,使“电力湘军、点亮世界”的宏愿逐步成为现实。
中非施工人员合影
2013年,湘乡市电力企业承建几内亚国家凯乐塔水电站工程,也是电力湘军第一个海外施工项目,2016年被评为几内亚“国家优质工程”,工程图标被采用为该国最大面值货币图案。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时,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烂尾工程,顶住各方面压力,高效、优质完成这个工程,并收获了马来西亚政府部门颁发的《安全奖》和《环境保护金奖》。湘乡电力企业足迹已遍布几内亚、加纳、安哥拉、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湘乡市电力企业在几内亚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输变电
项目225KV Maneah 变电站工程被当地政府印制在他们的货币上。
湘乡市电力企业在马来西亚马鲁迪-布鲁275kV
输电线项目获得最佳项目管理奖。
湘乡市电力企业参建安哥拉输电线路工程,巴布亚新几内亚(蒙特哈根—庞达—门迪—塔里)132KV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项目B标段劳务施工,缅甸LNG快速发电400兆瓦变电站项目,沙廉350兆瓦(MW)LNG快速发电及升压站工程,还与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合作建设电力工程。
湘乡市电力企业在菲律宾承建的项目现场。
湘乡市电力企业在坦桑尼亚承建的项目现场。
2017年,湘乡市电力企业签下肯尼亚433公里400千伏电力工程业务,带领400多名电力安装工人远赴异国他乡,克服艰苦条件及种种技术难题,仅9个月便圆满完成了该项目,打破了当时400千伏电力工程安装的世界纪录。2019年,电力企业承建刚果(金)金苏卡230KV变电站、高压变电进出线路近300公里,得到当地领导高度肯定。
湘乡市电力制造企业生产的开关等控制设备出口肯尼亚、尼日利亚、阿联酋等多个国家。
中国驻刚果金大使一行莅临湘乡市电力企业驻刚果金项目部考察调研
“远航”
2021年——至今
近年来,“电力湘军”走遍千山、踏浪万水,联结南北、贯通东西,湘乡电力劳务人纵横捭阖,大展身手,身影遍布国内国际,投身国家电力“西电东送”工程、铁路外部供电工程及西藏“三区两州”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激情燃遍神州内外,稳居全省电力施工80%以上市场。“电力湘军”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再到“集团军”的华丽蝶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电力湘军”更将迸发出勃勃生机,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品牌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
湘乡市电力工程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迅速着手挖掘“电力湘军”文化,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涵养行业精神。为了切实提高电力企业员工业务素质,协会根据各企业经营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宗旨,狠抓了“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三基”工作;强化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三层”培训,使电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高、低压电工培训
特种作业实操培训
特别是协会配合人社等部门,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协调引导电力企业与汇能培训学校联手合作,推行“订单”“定向”“储备”等方式,设立“输变电工程施工与运行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设“冠名”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专业,定向培养电力产业技能人才。先后组织电工、焊工等电力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班10多期,培训近600人。聘请相关财务公司税务会计培训2场电力企业财税课程,培训人员120人。聘请市司法局开设2场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课程,培训人员100人。2024年协会组织开展涉财税、法务、资料员、标书员等重点业务培训班达四期。同时,还全年聘请国网公司和应急管理局专家参与并组织企业通过自培,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517人。外出培训620人,其中企业管理人员86人;本年学历教育80人、在学126人;农民工1210人参加了技能鉴定。
财税业务培训
资料员、标书员培训
法务培训
协会协同湘乡市人社部门狠抓职称评审工作,连续三年组织工程类园区专业专场评审,近几年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万多人。
专场职称评审业务培训
通过充分发挥“电力湘军”全国著名特色劳务品牌的作用和效应,2023年全市电力行业获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支付农民工务工工资近60亿元。2024年度创主营业务收入80多亿元,支付农民工务工工资60多亿元;入园电力企业已纳税近4亿元;新增我市农民工务工人员2500多人。
2023年第三届中国(湘潭·湘乡)——非洲电力劳务合作对接会在长沙成功举行,在湖南省县级市尚属首次,开创了先河,为全市电力企业“抱团出海”,开辟国际市场,实现“走出去”“强起来”目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合作对接会现场签约8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金额1亿余元,获涉外主营业务收入2亿多元。
中国(湘潭·湘乡)——非洲电力劳务合作对接会现场
全市电力行业带动全国20多万人就业,其中湘乡籍农民工1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湘乡市的壶天、翻江、棋梓、毛田、月山、金薮和娄底市的杉山、西阳、小碧等乡镇,迅猛发展的电力业务充分带动了就业创业,累计为务工人员增收1000亿元以上,使数万名务工农民脱贫致富,迈上了小康之路,为湘乡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内外能源建设作出了“电力湘军”应有的贡献。
湘乡市电力装备配套行业企业家“湘商回归”座谈会